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范海瑞

“我们桂林路街道共有常住人口4.5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6182人,占街道总人口的13.6%。”日前,记者走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采访时,桂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丹说,街道社区老年人多,为老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工作。

为了让老人们安享晚年生活,近年来,桂林路街道党委挖掘多元需求,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竭力延伸为老服务“触角”,以精细化服务为老年人幸福生活“赋能”,让辖区老年人乐享温馨晚年。

整合资源 调动为老服务多元参与

临近下班,70多岁的王志全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昌文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我是来这里办理入住手续的,孩子们忙,平时顾不上照顾我。”王志全笑着说。

看到记者采访,已经入住4个多月的段军老人上前说:“住在这里好着呢,社区工作人员就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吃饭、洗衣等日常生活都有人照料,生活丰富又有规律。”

“我们为社区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长期、短期、灵活三种方式的托养照顾服务,解决了部分老人的养老难题。”桂林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蒋雪菲说,前几年,昌文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有托养照护床位,旁边还有日间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老人就餐室、健身康复室和志愿者服务站,老人们进出活动方便,很受欢迎。

记者穿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走廊看到,老人们的房间干净整洁,入住的10多位老人在聊天、下棋、打牌,其乐融融。

在不远处的日间照料中心内,厨师们正在忙碌地为老人们准备可口的晚餐。餐厅的价目表上,清晰地显示出市场价和助老价两种不同的收费标准。

“老年人用餐都有补助,想吃什么可以自己点。从这里刷脸就能付费,居家老人也可以从这里按需点单各种生活服务,很方便。”张丹指着餐厅门口的智慧养老服务屏说,依托金川区智慧养老平台,桂林路街道将辖区内所有老人的基本信息纳入平台管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做饭、洗衣、买药、购物、清洁、理发等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等综合性医养服务,满足辖区老人24小时紧急救护、送餐送药等需求。

同时,桂林路街道整合辖区专业力量,挖掘辖区“能人”优势,成立“甘肃好人”魏弘工作室、“金大姐矛盾纠纷调解室”、“及时雨”应急志愿服务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专业化服务。

聚焦需求 推动为老服务精细精准

“12栋3单元301户的灯亮着,白奶奶还没睡;8栋2单元101户的王爷爷刚睡下,我们再去下一家看看……”夜幕降临,昌文里社区一支由网格员、楼栋长、老党员、物业保安组成的“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集结起来,分头前往各自负责的片区查看独居老人的情况。

“这是社区针对独居老人开展的‘亮灯行动’。每天晚上,志愿者都要去看看各自负责的老人有没有按时亮灯、熄灯,若有异常,就会上门查看,以防老人出现意外。”张丹说,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独居老人,社区还推出了“结对关爱”行动,让独居老人也能得到日常照顾。

“爷爷奶奶,这是新修的天泰苑市民公园,一会我们还要去金昌紫金花海、植物园,景色都很美……”2024年夏天,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的志愿者带领31位老人走出家门,开启“四季暖行”的夏日“邂逅花海”之旅。大巴车上,志愿者一边向老人们介绍窗外的景色、金昌的变化,一边带着老人们唱熟悉的老歌。

2023年年初,宝林里社区网格员在入户摸排居民需求时,78岁的赵国富老人向网格员表达了“想出去转转”的心愿。想到辖区还有同样需求的老人,桂林路街道组织有相同需求的老人开展“四季暖行”为老服务活动,社区志愿者将赵国富老人背下楼,乘车游金昌、看变化,了却了老人的心愿。

“现在‘四季暖行’为老服务项目已带领80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走出家门畅游金昌,老人们很开心。”张丹说。

坚持以老人的实际需求为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桂林路街道精准摸排各类老人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制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有效整合辖区各类碎片化的服务资源,先后培育“康乐暮年”“60好时光”“昌文儿女”“亮灯行动”“防走失手环助力老人回家”等志愿服务项目,为老人们量身开展定制化“菜单式”的志愿服务,推进服务精细化、精准化,解决失能老人照护等许多养老难题。

“我们还开启了‘物业+养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社区‘金牌店小二’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联合辖区单位成立志愿者服务站点、‘爱心驿站’等,建立了‘1+1+N’志愿服务阵地网络,组建‘生活帮帮忙’等1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采取群众‘点单’、驿站‘派单’、服务队‘接单’服务模式,为辖区老人提供各类便民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志愿服务。”张丹说。

银龄助力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每天上午8时,昌文里社区小广场上音乐准时响起,周边老人聚集于此,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进行晨练活动。

为了丰富老人的娱乐生活,桂林路街道努力发掘具有文艺潜质的老年人,组建“戎光艺术团”,开办“老年大学”,组织“达人秀”“百姓大舞台”等活动,让老年人不仅仅是服务的接受者,更是为老服务的参与者,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2024年中秋节,桂林路街道老年识字班的学员们身着红衣走上了社区举办的音乐诗会舞台,跟着志愿者朗诵泰戈尔的诗歌《用生命影响生命》。

“我当时都激动得流了泪,没想到自己还能识字念诗。”桂林路街道宝晶里社区70岁的老人景凤芳说,“小时候没上过学,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穿,唯一的遗憾就是一辈子不识字。前年,我向社区工作人员念叨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社区就真办了老年识字班,邀请了老师教我们识字。”

每周四下午,是宝晶里社区老年识字班上课的日子,每逢此时,景凤芳都会按时按点赶来上课。识字、绘图……景凤芳从中体会到了别样的快乐。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桂林路街道还大力发掘有文体特长的居民,组建“文润厅堂 艺惠万家”红星合唱队、“唠嗑队”等文艺志愿服务组织,按需为老人送去精神食粮。

“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张丹说,“通过参与活动,老人们重新找回了那份年轻时的激情与活力,都乐于展示自我、享受生活。”

张丹表示,未来,社区将继续着力推进老年友好型服务,用心服务,为每位老年人创造幸福欢愉的晚年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