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书法,我们多论及唐玄宗、唐太宗时期,对于武则天时期的关注偏少,实际上,武则天痴迷书法,临写“二王”作品,善写“飞白体”,同时提拔诸多的书法高手,功绩不容小觑。


譬如敦煌出土的小楷,《德言》、《道德经》、《庄子》等等,皆是奉其命令抄写,创作“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的钟绍京,也是深得武则天的器重,当然除了上述书家和作品,当时还有一位“自学天才”,得其赏识。


他的草书水平,以及学古能力,超越了张旭、怀素,此人就是孙过庭,米芾曾言:“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唐代学习和领会“二王”笔法的学者千千万,但是孙过庭真正的掌握精髓,论就他对于古人笔法的理解,唐代无人能比,而且他临终之前,写出巨著《书谱》。


此帖具有正统“草法”,以及完善、系统的书论思想,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初学必备”,可是《书谱》未及完稿,孙过庭就离世,而且卷中的字迹微小,不利于观察细节。


幸好当年他的草书,获得武则天赏识,请孙过庭为之抄写《孝经》,这幅写给武则的书法,目前妥善藏于台北故宫,当年祝允明珍藏时,将卷内的缺漏之处,全部加以补全,字字清晰无比,气脉畅达自然,无半分凝滞。


因为写给帝王,用笔十分精妙,每个字体下笔前,经过深思熟虑,他遵循传统,始终回归中锋,融合隶书的姿态和笔意,字体虽然娇小,但是气力凝厚。

墨色十分浓郁,具有醇穆古朴的质感,线条虽然短小,但是造势灵活多变、飞逸畅达,尽显动势和节奏感,阴影分配均衡,这才是“草圣”应有水准


陈继儒评价此作:“过庭书得二五清散之风,此《孝经》全师智永千文,谛观之无一字不合作。古人书学如海,何可轻思议”,此幅《孝经》字字完美无缺,极少对外展出,见过的人极少。


如今重新面世,时常临摹,可以学习草法,用笔更加约束,不再随便乱飘,同时领会“二王”的风格和质感,这种技艺和气韵,贯穿古今,学会之后,上至汉晋按,下到元明清和近代,皆能学透。


经多方努力,而今我们对孙过庭《孝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美,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辅助初学者辨识,此帖极为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