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1‍‍‍

《国色芳华》年前已经收官,但长尾效应还在继续。

逢年过节,不少家庭都会买束鲜花,希望以花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寓意来年一切顺利。插花置景、头上簪花、年宵花市,古往今来人们对花的执着从未减弱,而在今年,因《国色芳华》出圈的牡丹就成为了春节花卉的首选。


据了解,《国色芳华》中的牡丹由洛阳、菏泽两地提供,这个春节两地的牡丹产业也格外火热。菏泽绿美产业园董事长孙文起在采访中表示,“《国色芳华》播出后,把菏泽牡丹带出了圈,牡丹催花销售旺季也比往年早了一个礼拜。”

古装剧中的花卉置景不少,但唯有以牡丹为剧情主线的《国色芳华》实现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剧中的美术场景设计功不可没。这个春节,我们与《国色芳华》美术指导邵昌勇聊了聊剧集背后的美术组日常,看看大唐盛世下的牡丹齐放是如何实现的。

大唐盛世,主打一个真实

“最初的要求其实就是真实,还原盛世唐朝的感觉。”

《国色芳华》一播出,就有很多观众惊叹剧中妆造和场景对唐朝历史的高度还原。长安街头宽敞的大路上尽管是土路,却反映了古代的真实情况;西市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小商贩的经营生意从卖花到卖馍无一不有,让观众在跟进剧情时对剧集的故事背景更有代入感


设计团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唐代的历史文化,参考了很多古书、画、诗,包括敦煌的壁画,也请到了历史学家和文化专家进行咨询、交流,从中提取唐朝的社会风貌、场景布局、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尽量做到还原唐朝本来的面貌

“府邸、园林、街道、酒楼、河道、码头和那些花店都是剧组自己设计的,我们搭了很多东西。这部剧是在横店、襄阳和山东的乐陵三个地方拍的,在乐陵我们搭建了7万多平的景,包括刘府、蒋府、芳园、花店、街道。”邵昌勇回忆道。


除了总体基调还原唐朝盛景,美术组还立足于唐朝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根据不同场景从视觉上做区分

“剧中分大环境和小环境,为了表现出唐朝独有的气质,就用了各种红色来表现场景。主视角颜色是红色,但又细分成长安红、洛阳红、西市的红等等”邵昌勇还提到,《国色芳华》在色彩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一般做其他古装剧会把场景的明暗度、色彩饱和度故意压暗,来更好地突出演员在场景中的位置。这次场景中使用了鲜艳、大胆的色彩,和唐朝的审美偏好相符,增强观众对唐朝的代入感。”


定好了总基调,还要注重人物与场景的搭配。

剧中,从经历跌宕起伏的女主何惟芳(杨紫 饰)到身为御前红人花鸟使的男主蒋长扬(李现 饰),再到五品官刘家的刘畅(魏哲鸣 饰)和贵为县主的李幼贞(张雅钦 饰),每一个角色的地位、处境都不一样,美术组则选择通过质感来体现

府邸大漆的质感和平民的木本色都体现了社会地位。比如蒋长扬、何惟芳住在蒋府,仅一墙之隔,但是它就像两个世界。蒋长扬这边是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蓝绿色调的大漆,府邸里亭台水榭应有尽有,显示他的奢华与气派。何惟芳的小院就比较简陋、荒凉了,用粗糙的木材、斑斓的墙皮和有杂草丛生来体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地位,有一个很大的反差。”


据邵昌勇透露,男女主居住的场景是重点打造的,按照正常拍摄来说蒋长扬的蒋府和何惟芳的小院不应该搭在一起,会给拍摄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让两个院子挨着,镜头一拉开立马就能展示两个人的关系,何惟芳打开小院时就感觉是另外一个天地了,对观众也有个提示。”

细节方面,团队也有着更高的追求,如果做一个平平淡淡的、纯还原的东西,观众肯定是不愿意看的,所以我们会在每一个场景里有自己的设计。”

就拿男主蒋长扬来说,他对外是一个贪婪放荡的纨绔子弟,美术团队就在他蒋府的进门处设计了一个巨型貔貅作为装饰。貔貅的寓意是只进不出,蒋长扬是一个忠心耿耿、忍辱负重的青年,和貔貅的瑞兽的属性对得上,“这些小设计能够更好的让观众慢慢理解和喜欢上人物。”


牡丹,不可控但必须控

当然,《国色芳华》中最为突出的场景设计,当属牡丹本丹。它不仅是一种景观设计,作为女主何惟芳的事业基础,更是剧情主线必不可少的一环。

“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强盛,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庄严典雅。而牡丹作为唐朝的‘国花’,它富贵繁荣的象征意义与唐朝的盛世景象是相吻合的。”邵昌勇讲道。

在场景布置上,文物和古画中留下了很多牡丹图案,剧组也在剧中铺陈了大量的牡丹元素。

“团队不仅在布料、帷幔等道具上大量运用牡丹花样,让牡丹成为贯穿整部戏的设计元素,色彩运用上也采取偏好鲜艳的唐朝风格搭配,正应了牡丹姹紫嫣红的色调。”最重要的是,剧中还有精心设计的花卉布置,将牡丹丰富的色彩融入场景,来增强唐朝风格的视觉效果


剧中,牡丹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何惟芳尚未脱离刘家时,刘府满园都是她的牡丹,其中不乏名贵品种;何惟芳在蒋府后院时尽心维护的花株,数量虽少却是她日后的希冀;而在花店花满筑中,各色花朵与牡丹齐绽放,正是刘禹锡所描述的盛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邵昌勇认为,“《国色芳华》中牡丹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很关键的元素,是女主角的精神象征,代表着何惟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象征着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剧方对牡丹最大的诉求也是“真实”,剧中的真花都是精选、优质、具有代表性的牡丹品种。

“《国色芳华》中的牡丹有四五十个品种,但它不是无序的,而是通过女主对牡丹的培养、改进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比如说早期的春意晚,怀袖香,琼台玉露,到后期的火耀金丹等等,都是在剧情展开中慢慢向观众来展现的。”邵昌勇透露。


不过,这种对牡丹的高要求也给剧组带来了不小的操作难度。

“剧中牡丹有很多不同的生长时期的体现,因此季节状态、绽放程度都需要很精准的把控,要确保呈现效果能达到最佳,生长程度和剧中的时间线也一定要吻合。”

邵昌勇表示,难点主要也在于牡丹的培养与控制:“牡丹本身就很娇贵,正常情况下在4月开,花期也很短,但它又贯穿着这一个整部,拍花很多时候是反季节的,剧组却不能在四月集中拍摄所有的场景。”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邵昌勇和团队想了很多办法。

我们用了很多温室,也租了很多冷藏的冷库,才能把牡丹的花期控制得比较好。冬天需要拍摄花开,就在暖棚里把它吹开,夏天需要花慢点开,又要放进冷库里休眠。牡丹的状态需要根据拍摄计划随时调整,很多时候我们把机器架好了才开始布置花卉。

一个场景中会有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牡丹花也一样。应该是有花还是没花的,落叶期还是生长期,花苞期还是半开期还是全开期,都和剧情紧密相连,需要大量的花卉和人员进行调配,所以我们请了牡丹专家来指导,还单独成立了花卉组全力配合和保障拍摄。

控制花期很难,但从《国色芳华》播出后观众的反馈来看,邵昌勇认为还是很有收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的付出能得到观众的认可,那也是蛮开心的。”

成就感,来源于传承

放眼近年来的古装剧集市场,《国色芳华》的服化道和场景画面都算是极其用心。

作为美术指导,邵昌勇认为“能让观众享受到画面的美好和精致,在看这部戏的时候体会到我们奉上的满满心意,在每个场景中看到盛唐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辉煌,就很满足了。”

在他看来,《国色芳华》既传递了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让观众看到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巧妙地以牡丹文化为线索,将培育、品鉴牡丹,以及以花会友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剧中,让观众领略到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色芳华》对牡丹之美的充分展现,也带动了洛阳、菏泽两地的相关产品销售。

据了解,距离春节还有十余天时,菏泽花王产业园的牡丹销售期就已经提前,预定量占总供应量的60%-70%,当时的预售量就已达到了40多万盆,销量峰值今年提前3天到来,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三分之一;洛阳的牡丹酥也广受观众欢迎,销售格外火爆。


作为剧集的创作者之一,邵昌勇认为一部剧能带火一座城、带火相关产业,就说明这部剧是获得了成功的。

在网络时代,影像作品具备的赋能水平和价值比以前更多了。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衍生出游戏、手办、展览,意味着影视作品在文化传播与商业拓展方面具有巨大潜质。《国色芳华》带动周边商品的热卖也是把传统文化的宝贝和现代的消费观念完美结合,大家都能从这种合作模式中获益,也给影视作品的商业操作带来新的思路。”

不过其实他本人对剧集的带动幅度之大是蛮惊讶的,作为菏泽本地人,过年期间通过和朋友的交流才切身体会到《国色芳华》的商业价值。但缓过神来,他又觉得“做了一件能带动文化产业的事情会特别开心,毕竟有收获,所以很有成就感。”


近年来,民族自信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好的国潮设计不断涌现。古装剧也一直在还原历史和追求现代审美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尽可能地还原古代社会的真实风貌,又注重现代审美的诉求。

邵昌勇对此也有明确的感知,他也希望通过《国色芳华》剧中细致入微的场景设计,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他所说:“其实古装剧中有很多想不到的东西,那些好的东西是应该传承、保留下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