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一回庙会,赏千百花灯,尝非遗糕点,品儿时年味……这个春节,在位于青浦的潮流地标蟠龙天地,超浓的年味飘荡在桥巷水畔,桨声灯影勾勒出“非遗版春节”。以“巳物影·江南年”为主题,蟠龙天地用非遗彩灯技艺打造出“最美蛇年灯组”,而乙巳庙会、绿地篝火、灯影舞龙等一系列活动,更令这个江南水镇活力无穷。
,时长01:32
在这里,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现代商业的创新完美融合,碰撞出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更打造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商业创新活力场。传统文化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成商业创新的源泉;商业活动也不再是单纯的买卖,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桥梁。
甲骨文印上非遗焋糕
蟠龙水集·乙巳庙会
大年初二,是“蟠龙水集·乙巳庙会”正式开张的第一天。有着好天气的“加持”,蟠龙天地内游人如织,等着进停车场的车辆大排长龙。在庙会主会场,三十多个摊位“夹道相迎”,无一不展现着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卖花灯的,卖点翠首饰的,卖年宵花的,卖手作美食的,还有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如亲手编织红绳、剪窗花等。通道几乎寸步难行,只能随着人流挪动。
练塘焋糕
江南地区自古便有节日吃糕的习俗,寓意年年“高”升。如若这糕由非遗技艺制成,更是庙会上的“人气王”。在“恋棠焋糕”摊位,一笼笼樱花形状的焋糕冒着热气,糕上还印着甲骨文的“巳”字。摊主杨勤峰将焋糕从笼屉中一一夹出,交到早已急不可待的顾客手中,还不忘叮嘱一声“玫瑰色的是枣泥馅,原味的是豆沙馅。”咬上一口,香甜软糯,齿颊留香。
小朋友对手工兔子灯很好奇
“看,阿拉小辰光拉的兔子灯!”在水集桥头的花灯摊位,也成了热门打卡点,尤其是用彩纸扎的手工兔子灯和滚灯,瞬间勾起了“80后”的儿时记忆。制作人张龙发来自长宁,做兔子灯已有10余年,希望将这一年俗传统保留下来。“做一盏兔子灯大概要三天,大的要半个月以上。和以前的灯相比,现在的灯已经改良了,竹篾换成了铁丝,蜡烛换成了电子灯。拉过兔子灯,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种感觉!”张龙发说。
“中国白”广受游客青睐
夜幕下的蟠龙天地
漫步水镇,以“非遗”为特色的店铺还有很多,其中不乏“首店”,“月记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瓷器均出自始建于1619年的福建德化月记窑,这口窑全长46米,每年只烧12窑,每次烧制三天三夜,出产的瓷器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闻名。目前,福建德化瓷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瓷则被欧美誉为“中国白”。
就在海岸君采访时,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很多人都在挑选自用或送礼的瓷器。“自2023年12月入驻蟠龙天地以来,我们的瓷器很受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欢迎,日韩游客喜欢柴烧的,欧美游客喜欢白瓷。今年,我们希望在豫园开出上海第二家门店。”段店长表示,得益于蟠龙天地的人气,月记窑将继续在繁华都市讲好“中国白”的故事。
再现江南灯会繁华盛景
由非遗彩灯传承人设计的巨型水上灵蛇“巳物”彩灯悄然出现在蟠龙古镇
待到夜幕降临,小镇的年味更是“拉满”,千盏由非遗灯彩技艺制作的花灯如梦似幻,再现江南灯会的千古繁华。在香花桥畔,两座极具江南韵致的大型花灯率先进入视野,“古桥灵蛇”由国家级非遗灯彩传承人精心雕琢,融合了古老神话的灵动蛇灯蜿蜒于古桥与流水间,引得游客驻足惊叹。一位身着汉服的姑娘不禁感叹:“灵蛇好像活过来一样,太震撼了!”
涵春桥畔,手工制作的红色鲤鱼花灯则灵动飘逸,在水榭间自在地游弋,与灵蛇相映成趣。数百盏蛇影灯错落点缀在夜色中,蛇纹印花精致细腻,孩子们在灯笼下欢笑奔跑,大人在桌边围炉煮茶,一点一滴都藏着岁月的温度。
除了水集和灯会,春节期间,蟠龙天地还准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初五、初八、元宵节当天,在蟠龙天地祈福广场,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舞龙舞狮表演,零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近600㎡户外真冰冰场“蟠小龙的冰乐园”则将冰雪运动与江南水乡的特色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童心乐园草坪的新春篝火每晚准时燃起,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烤红薯的甜蜜时刻,“年味”变得更具象化。
非遗小贴士
练塘糕团
练塘糕团制作技艺被列入青浦区第四批非遗名录。由大米、糯米磨成湿磨粉蒸煮而成的焋糕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每一块焋糕都要经过淘米、浸泡、沥干、磨粉、溲粉、制馅、装模、焋打、熏蒸等繁复工序,不仅蕴含着先进的烹饪智慧,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做糕人
杨勤峰是焋糕第四代传承人,他的曾祖父曾摇船穿梭于练塘各地,以卖焋糕为生。传承了祖辈手艺的他对焋糕的外形和颜色做了创新改良,推出的“甲骨文焋糕”很受欢迎。他还在练塘镇创办了“米乐农庄”,将生态农业和制糕体验活动相结合,希望使非遗技艺“产品化”,推动焋糕面向更广阔的群体。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金旻矣
图 片| 金旻矣 杨建正
视频 | 金旻矣
编辑|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