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三篇文章”
陕西省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二处处长马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对于政研干部来讲,更是必备的“看家本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为党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服务,笔者以为,要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三篇文章”。
做好调查研究“命题文章”
从政研工作看,调研课题主要来源于“命题作文”和“自主作文”。 “命题作文”,是我们服务决策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高标准完成好领导交办的课题任务,积极发挥以文辅政的职能作用。
强化“政策性”。 “命题作文”,一般都是为领导研究解决问题或推动工作提供服务的,有着较强的“政策导向”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调研中深入具体,要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研究、总结归纳、分析思考,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切实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或推动发展的实操性思路和举措。
强化“时效性”。 “命题作文”,一般都是领导在特定的时间安排的特殊任务,有着较强的“短平快”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领受任务后,必须强化时间观念,科学统筹力量,加快工作节奏,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好调研任务,有效发挥“文当其时,一字千金”作用,为市委中心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强化“客观性”。 “命题作文”,一般都是领导比较关注的某些重要问题或重要工作,有着较强的“针对性”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调研中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不带任何主观成见,充分尊重事物客观规律,尽可能将各群体、各层面、各时期的最原始、最真实的情况进行提炼总结,为领导提供客观公正的决策依据和意见建议。
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的,发挥着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的作用。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走好群众路线,这既是完成好调研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直接体现。
坚持问需于民。 谋划调研课题时,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主动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常态化谋划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调研课题,力争通过系列民生“小切口”调研,持续把为民初心转化为具体的惠企利民举措,不断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问计于民。 开展调查研究时,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多采取一些“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到基层一线特别是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串“百家门”、听“百家声”、知“百家事”、解“百家难” 。同时,也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拓展调研渠道,收集好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坚持问效于民。 完成调研任务后, 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成效的根本标准,看看老百姓反映的情况是否反映在报告中,老百姓提出的建议是否采用,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是否解决 。同时,要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就会自觉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扎实推动更多调研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这就要求我们既做好调查研究,又抓好转化运用,确保调研工作“有头有尾”,调研成果真正“惠之于民”。
抓好思想认识。 “文以载道,以用为贵。” 调查研究的目的重在运用,关键在解决问题。作为政研人, 不能简单认为我们的全部工作就是“一调了之”“一写了之”,只要获得领导批示,就算完成任务,可以束之高阁不管不问了 。必须树立正确的调研观,不仅要写好写实调研报告,更要抓好抓实成果转化,特别是对于领导作出明确批示要求的调研报告,要持续关注和研究,避免调研成果转化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抓好跟踪调研。 “善思者研其因,善行者究其果。” 对于已经完成特别是正在转化的调研报告,作为调研起草者,要持续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落实情况, 针对在转化过程还存在的问题或是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紧盯不放,适时开展一些补充调研 ,进一步研究完善落实举措并及时反馈领导,为下一步调整或深化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确保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抓好落地见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能不能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落实决定着调查研究成功与否。从实践看,调研报告剖析问题再准、提出建议再实,不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上,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作为政研人,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多措并举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见效,切实将事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重大调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真正发挥好调查研究以研资政、以研辅政的作用。
(来源:《调研与决策》杂志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