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欣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她带着迷茫的表情走进了咨询室。



“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说着,我请她坐在沙发上。

“说实话,我早就想来找您了,我心里真是憋得慌!”说着,她抬起头来,急切地看着我。

“别着急,慢慢说。”

“我以前的同学不知有多羡慕我,能够来到上海学习是我多年的心愿。但现在,我越来越后悔来这里,我感觉到这里根本不属于我,这不是我应该留下来的地方,我真想再回到以前的学校。”

说到这里,她禁不住哽咽起来,眼泪顺着脸颊流淌了下来。我连忙递上纸巾,轻声说道:“你现在心里一定很难过!”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停止了哭泣。

阿欣接着告诉我,她在上海各方面都很不适应,吃不惯这里的食物,听不懂同学和老师的语言,这里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家乡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自己拼命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一个寝室六个同学,又挤又吵,学习环境不好。

“以前我在学校时,学习成绩总是班级的前几名,班级的各项活动都有我的份,同学们都说没有我活动就开展不了。”她禁不住又叹了一口气,“我真怀念过去的时光,我真想回到家乡去上学,可是父母为了我到这里上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这些学生来自外地,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刚开始难免会有孤单、无所适从之感。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代是同学的偶像和老师的宠儿,但进了高中以后发现自己非常普通,成绩甚至到了班级的末位,由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为他们来沪读书付出了不少财力,他们在学校里吃穿不如别人,就一心拼命学习,然而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于是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亲朋的期望,情绪焦虑,郁郁寡欢。

再就是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要紧的是舍友关系。他们过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现在要学会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舍友间兴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感到一时无所适从。

总而言之,阿欣的问题核心就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被打破了,她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平衡点。

我希望能帮助她领悟到这一点,因为只有那样,她才会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淖,迈向新的辉煌。

“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如果我处于你现在的境况,我也一定会很难受的。”

“你在困难的境况中,能想到主动寻求我的帮助,说明你是个有着积极心态和行动策略的人。”听了我的这番话,阿欣的表情变得舒缓了一些。

在这里,我通过深入沟通,使阿欣感受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使她确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同时也拉近了我与她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她对我的信任,为她的自我反省奠定了基础。



阿欣刚进入高中,心境就由成功的巅峰跌入低谷,情绪低落,失去了自信,在上海的高中生活变成了一个失落的梦。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在于阿欣从以前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各方面都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而阿欣选用了扭曲的想法应对这种状况,否认了自己的价值、能力,从而陷入了自卑的泥淖中。

阿欣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形成的。以前,她是班级中的佼佼者,是老师的宠儿和同学的偶像,而现在,在强手如云的年级中,她成了不起眼、默默无闻的一个,这种心理反差使她感到失落、苦闷、自卑、忧郁。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她意识到,当我们把注意力总是放在别人身上,有时会越比越灰心,因为在她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无论她怎样努力,总是与别人有差距。而当她想着与自己比较时,她才会感到自信,因为与自己先前相比,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病理性记忆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理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负面情绪体验。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中的自由活动,要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现实生活中,就需要排除这些心结的干扰。

在潜意识层面,我发现了阿欣的病理性记忆。初中体育课上,每次800米测试她总是不及格,甚至比她更不擅长体育的女生都能达标。

体育老师望向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同学们也开始窃窃私语,仿佛在说,就是她不行,就是她总不及格。我对阿欣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自卑的感觉下降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我很高兴地看到阿欣的脸上重又浮现出往日灿烂的笑容。如今,她已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不再为学习落后苦恼,而是想方设法改进学习方法,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阿欣也不再感到孤独,她开始有了新的朋友,并和室友相处融洽。她已经不再沉迷于往日的辉煌,虽然她还会与同学比较,但她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负面看待自己,她开始学会把这种差距当作自信的动力,而不是自卑的源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