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本质

一场永不落幕的智慧追寻

作者丨书杰《哲学100问》

听哲学独家稿件


对一个普通大众来说

哲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追求实用的泛娱乐化时代

学哲学还有意义吗

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从大众对哲学的认知切入

01

被误读的哲学从教条到桎梏

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哲学早已异化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学生们机械地背诵概念、套用公式,在标准化考试中完成对哲学的"征服"。这种功利化的学习方式,使得哲学沦为了一种纯粹的认知对象,而非一种生命体验。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单一维度的哲学认知正在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人们习惯于将哲学等同于某几种主义或原理,将其视为不容置疑的教条。这种认知偏差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将大多数人阻挡在哲学的大门之外。

而那些试图接触原典的人,则常常被复杂的术语和艰深的思想所吓退。哲学著作中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仿佛成了一种特权符号,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哲学的疏离感。



02

哲学的本质

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问之旅

“哲学”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的 philosophy (经由希腊语 φιλοσοφια 译出),也就是“爱智慧”的意思——爱好智慧,追求智慧。

因此,哲学就是人对智慧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门的学问。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对智慧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处在这个动态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形成哲学。

所以,我们可以把哲学理解为一个动词它是一场探索智慧的活动。哲学永远都处于“爱智慧”的发生状态,哲学一直“在路上”。人们进行哲学研究,并不意味着拥有了智慧,而只能是不断地靠近智慧、追求智慧。

那么,正是哲学活动具有的这种不断追求智慧的特性,决定着哲学自身具有着一种“超越性”特征 ——人对现实世界的有限性的超越以及人对自身生存境遇的脆弱性的超越。

面对这个无限的世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生存境遇也是脆弱的。但人又不甘于自身的有限,人总是想试图超越有限性与脆弱性,从而获得终极性的认识。正是通过这样的“超越”,人逐渐探寻到隐藏在世界与人生背后的终极意义,从而达到更加智慧的境界。或者说,只有完成了这样的“超越”所形成的理论才能称之为哲学。

在我看来,哲学不是静态的知识,它是一场人对智慧与终极意义探索的动态活动。

“爱智慧”既是哲学本身的特征,同时也是哲学自身的目的。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启程,历经中世纪、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与后现代时期。哲学家前赴后继,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立体的哲学画卷。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加缪、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梅洛-庞蒂、福柯、德里达、罗尔斯、汉娜·阿伦特、波普尔……

无数先哲将生命的全部奉献给了“爱智慧”的思想事业,他们探讨——生命与死亡、灵魂与救赎、寂寞与孤独、自我与他我、痛苦与幸福、存在与虚无、身体与工具、语言与逻辑、荒谬与自由、启蒙与神话、爱欲与文明、身体与解释、规训与惩罚、结构与解构、正义与邪恶等话题。

这才是哲学的原貌!

哲学既不是某个单一原理与主义的代名词,也不是某种教条理论;既不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高谈阔论,也不是生硬的晦涩辞藻的堆砌。哲学,是一项对生命智慧不断追求的活动。

但可惜的是,较少的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当下大部分人无法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无法走进深邃的哲学世界。我想,原因之一便是跟我们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有关。

03

媚俗的文化工业这是思考的毒药


娱乐至死的时代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工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人们的思考力。

短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成功学叙事、鸡汤式励志,都在用最浅显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模式,让人们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们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思考力和判断力在无形中被消解。文化工业以“大众所喜爱、能消费”为标准,制造着媚俗的娱乐内容,让我们在放松和愉悦中逐渐失去反思能力。

“成功”的幻象

更危险的是,文化工业还特别热衷于对“成功”的包装和渲染。短视频平台上,所谓的“成功人士”和“人生赢家”层出不穷,他们夸张地分享着成功经验,吸引着无数点赞和关注。

然而,这种幻象只是文化工业制造出的规则系统,让我们在追求“逆袭”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成为人云亦云的附庸。

这种文化模式还正在制造一种虚假的同一性。 人们争相模仿所谓的"成功者"姿态,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认同感。 这种趋同性不仅扼杀了个性,更让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有一段话,用以形容这样的状态最为合适:

“众人展开了他的真正独裁。众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众人对文学艺术怎样阅读怎样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怎样判断;竟至众人怎样从‘大众’抽身,我们也就怎样抽身;众人对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一切人——却不是作为综合——倒都是这个众人。就是这个众人指定着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远离哲学的精神世界。人们感到生活空洞、乏味甚至焦虑,但又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


04

哲学的价值

重建思考力的精神家园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哲学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能帮助我们重建思考力,更能为我们提供理解世界的全新视角。当我们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时,就能跳出固有思维的桎梏,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哲学探讨的话题正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比如“世界的本原”、“生命与死亡”、“人何以认识世界、面对大自然”、“为什么会痛苦”、“灵与肉的选择”、“畏惧与沉沦”、“人生的信仰”、“何为好的生活”、“什么是幸福”、“工具理性”、“爱欲与文明”、“身体解放”、“正义与邪恶”等等。

只有研究过哲学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从“根”出发探寻世界的来龙去脉,找到生命现象的内在基理,从而认清本质、看到世界的真相,获得内心的宁静之感。

读过哲学,人的内心才会更加强大,多一份对自己、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敬畏,那些不快情绪都会渐渐消散。所有的大喜和大悲,在生命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因为人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

哲学,为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世界——


哲学鼓励你独立思考,对一些未经审视便加以接受的常识、信念与习俗加以质疑和批判;哲学鼓励你反思自己的价值和立场,怀疑一切未经怀疑的知识与权威;哲学培养你的思维方式,提升你的思考能力,塑造你的人格品性!

当然在当下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势头正猛,技术的迭代也不可逆转。我们不是说要抵制技术复归原始社会,而是要对这种变化保持一份觉知和警醒,以哲学的方式应对文化工业大环境对人自身产生的影响。

如果不持续保持思考力,人类终会陷入一个更加可怕的境域。

正如很多年前海德格尔所言:

“真正莫测高深的不是世界变成彻头彻尾的技术世界。更为可怕的是人对这场世界变化毫无准备,我们还没有能力沉思,去实事求是地辨析在这个时代中真正到来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0基础小白想入门哲学

为你推荐专门针对新手的哲学入门课

哲学100问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书杰,科班输出

0基础西方哲学简史

《哲学100问》

古希腊 →中世纪→近代→现代→ 后现代

69位哲学家 + 350期音频课 + 16大篇章 + 250张逻辑图

生命丨欲望丨孤独丨死亡丨灵魂丨幸福丨性爱丨信仰

痛苦丨意志丨自我丨语言丨逻辑丨存在丨荒谬丨救赎

启蒙丨神话丨理性丨工具丨身体丨权力丨科学丨传媒

春节5折


扫码5折订购(永久收听,附文稿)

试听课

三季课程


第 1 季丨古代近代


第 2 季丨现代哲学


第 3 季丨后现代哲学

上图扫码 -微信平台 - 在线收听

一次订购 · 永久收听(小鹅通 APP)


独 家 特 色

01.

0基础哲学入门指南,小白首选课程

这是一档0基础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简史的课程。没有晦涩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一步带你逐渐入门,帮你搭建2500年的哲学体系。250张思维逻辑导图,串联起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哲学脉络,一眼看懂顶流哲学家的思维逻辑。


部分逻辑图展示

02.

69位哲学家,2500年极简哲学史脉络

三季课系统阐述69位顶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福柯、汉娜·阿伦特、罗尔斯、波普尔等。


课程囊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非理性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社会批判、身体哲学、诠释学、解构主义、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重要流派。

解读哲学著作,探讨话题贴近生活:生命、欲望、恋爱、痛苦、逻辑、语言、孤独、存在、死亡、幸福、正义、身体、文化工业、当代政治等。


讲解以上哲学名著


上图扫码-立即订购(微信学习)

03.

注重逻辑性,由浅入深系统讲解

书杰讲课非常注重逻辑性,每一个章节基本上都采取“总-分-总”的方式,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脉络的梳理工作:

1. 他会先以时代背景哲学家生平为切入点,拉近听众和哲学家的距离;

2. 对哲学家的重要思想做宏观梳理,建立骨架;

3. 针对哲学家的具体著作,做微观的观点分析

4. 再次从宏观上总结哲学家的观点,配备逻辑图立体回顾。

比如书杰讲康德,非常系统。从康德生平切入,讲到康德的终极关怀,然后从宏观上梳理三大批判,让受众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而后从康德面临的问题——“理性与自由”出发,提出解决方案——一个划界问题,而后开始阐述《纯粹理性批判》的内容(先天综合判断、先验感性·知性·理性等),最后讲到康德的实践哲学。这个思路可谓是非常清晰了。

康德哲学目录↓


对0基础同学来说,听这门课,就可以对晦涩的康德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简直就是0基础课程的天花板,再找不出如此逻辑清晰的课程了。

因为书杰是从受众出发的,他知道如何带领0基础同学系统入门。不仅仅是康德,还有尼采、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大师级超难懂的人物,书杰都做了非常系统、超强逻辑性的编排。

主讲人

哲学专业背景丨学霸级硕士


书杰,听哲学创始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

制作独家课程《哲学100问》《古典音乐100问》

书杰,听哲学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哲学界最美声音。专业哲学科班毕业,专注于大众化哲学启蒙工作,拥有多年哲学线上教学经验。创办哲学音频课《哲学100问》。 已出版《哲学100问》三季图书——《从古希腊到黑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和《后现代的刺》,深受大众欢迎和喜爱。

扫码解锁↓

购音频课赠送

250张逻辑思维导图

已购课程用户获得

逻辑图领取

下图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除了哲学史

还有古典音乐史

也可一并订购

春节5折

阅读全文订购三季《哲学100问》(一键订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