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担任六年正连的我,萌生了转业的念头,我写了三次转业申请,团长就是不同意,多次给我做思想工作,希望我能留下来,后来我留队被破格提拔,每当想起这件事情,我心里总是感慨万千。
我叫唐建国,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我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当了五年兵,父亲退伍后,当了大队会计,在我八岁那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去世后,父亲也没有再婚,独自抚养我和弟弟妹妹长大。
其实,母亲去世后,上门给我父亲说亲的人很多,家里人都劝我父亲再娶一个媳妇,当时我弟弟妹妹还小,而且我父亲年纪还不算大,想再婚还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我父亲就是不同意,说这样做对不起我母亲。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操持我们这个家,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作为家里长子,我想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务,初中毕业我原本想中断学业,回家照顾弟弟妹妹上学,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在父亲心里,还是希望我多读点书,省吃俭用供我读完了高中。
我高中毕业后,心里很迷茫,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我只能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其实,我当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部队当兵,可是看到父亲日夜操劳,头上都有了白发,我打消了当兵的念头。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其实,父亲是支持我去部队当兵的,父亲告诉我,去部队当兵总比在家种地强,希望我在部队谋一个好前程,父亲让我不要操心家里的事情,于是我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来到了济南军区某部队当兵。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我分到了炮连当了一名炮兵,下连队后,我时刻牢记父亲叮嘱,不敢有一丝懈怠,训练很刻苦,因为我上过高中,脑子也灵活,进步很快,成了连队骨干,入伍第二年我就提拔副班长,列入了预提干干部名单,我当班长后,我在军区举行的实弹打靶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提了干。
父亲得知我提干后,心里很高兴,来信告诉我,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严苛要求自己,虽然我能力比较突出,但是,性子比较直,后来晋升比较慢。
1985年,我担任连长已经六年时间了,当年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有四人已经晋升了副营,我上过前线,论能力,我一点不比他们差,眼看晋升无望,我有了转业的念头。
当时妻子也劝我转业,回到地方工作,早做打算,妻子是一名老师,在老家乡镇中学教书,我和妻子虽然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但是,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婚后妻子给我生了一个儿子,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不能时常回家陪伴妻子和儿子,妻子从来没有抱怨过,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
在部队当兵多年,让我离开,我心里很不舍,可是我自己心里又过不去这道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最终还是决定转业,可是我写了三次转业申请,我们团长就是不批准,团长多次找我谈话,给我做思想工作,希望我能留下来。
其实,团长也知道我心里有情绪,团长告诉我,之所以迟迟没有提拔我,是因为有时候,我做事太过冲动,我当连长期间,有一次,因为一名士兵提干的事情,我和指导员产生了分歧。
当时我们连队有一个提干名额,我想推荐农村兵李东阳,而指导员想把提干名额给城市兵王小勇,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和指导员配合挺默契,各项工作开展都很顺利,我们连队多次被师部评为优秀连队,可是在提干这件事情上,我和指导员持有不同意见。
我当兵多年,深知提干对于一名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农村兵,可能因此会改变命运,李东阳军事素质过硬,各项科目都名列前茅,担任班长也有两年时间了,他做事果断,有担当讲原则,我非常看好他,当时部队提干名额越来越少,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李东阳来说,错过这次提干机会,可能面临转业,所以我极力推荐他提干。
王小勇是城市兵,家境富裕,和指导员是老乡,论能力他不如李东阳,不过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李东阳却不如王小勇,王小勇为人圆滑,做事精明,在我看来,他有点不务实,我觉得李东阳比王小勇更适合提干。
指导员虽然比我入伍晚,但是业务能力很强,而且他大哥在我们师部机关任职,我平时对他很尊重,遇事我都会和他商量来,但是在原则问题上,我从不让步,我私下里也找过指导员,但是,他态度很坚决,我们两人分歧很大,于是我直接越级找到了团长,虽然李东阳最后提了干,但是这件事情影响极为不好。
其实团长说的没错,我有些时候,确实不够冷静,过于意气用事,在团长劝说下我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没想到第二年,我直接越级提拔,担任了营长。
如今我已退休,离开部队多年,但是我很怀念那段时光,我心里挺感激团长,当年要不是他极力挽留,我也没有机会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