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古人将立春视为新岁的开启,人们会依据立春的早晚来安排农事活动,盼望着新的一年迎来风雨和顺,粮食丰收。立春也代表着希望和生机,经过寒冬的蛰伏,万物即将焕发生机,人们也在此时立下新的目标和志向,开启新的征程。
立春,作为年初的第一个节气,在我国民间传统里拥有着特殊意义,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春节。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立春前三日,天子便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自率领一众官员前往东郊迎春,祈求丰收。由此可以想象的出,立春对于古人的意义之大。
作为一个固定节气,同时也是古老的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围绕着“立春”逐渐衍生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习俗与讲究,其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岁首日的重视,更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明日立春,牢记:1咬,2站,3不看,4不睡,5不回,岁首日要重视。下面就来看看具体是哪些内容吧~
1咬——咬春
民以食为天,立春当日,人们最重视的莫过于“咬春”的习俗了。在明《酌中志》中有记录:“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古代,萝卜是人们迎接春天的首选食物,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咬一咬,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寓意着咬去寒冬的苦涩,迎来春天的甘甜 。
除了吃萝卜,立春时人们还会吃春饼、春卷。春饼,又叫荷叶饼,是一种烫面薄饼,通常用来卷菜食用,菜的选择包括熟菜和炒菜,酱肉,肘子肉等 。春饼一定要卷成筒状,从头吃到尾,寓意 “有头有尾”。南方人立春则喜欢吃春卷,其用薄薄的皮裹入馅料煎炸至金黄酥脆,其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
届时无论南北,人们都会将当地最具春天特色的食物端上桌,咬上一咬,品味春的滋味,同时也借此咬出健康和吉祥。
2站——立春之时要站着
在记忆里,每逢立春时刻都会被老妈从床上叫起来,等到过了这个时间点才能躺下。站立或坐着,以庄重的姿态迎接春天的到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在床上躺着,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状态。从民俗传统来看,打春是祈求来年丰收和幸福的重要时刻,此时如果躺在床上,则显得诚意不足。2月3日立春时间是在22点10分,这时候不少人已经休息了,那么立春的日子不妨定个闹钟,提前坐起来,或是站立到地上,讨个好彩头。
3不看——不看医生
立春是新一年的起点,象征着生机盎然与精神劲儿,人们希望能借此良时讨个好口彩,开启一整年的好运 。而看病往往与身体不适、疾病困扰联系在一起,在立春这天看病,被认为可能会将疾病和晦气带入新的一年。这种说法并无根据,其所表达的是人们希望在重要的日子里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在新的一年能够远离疾病,身体平安无忧。
4不睡——不睡懒觉
古人认为,立春的早晨充满了吉祥的寓意,早睡早起能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充满活力,做事情更有精气神 。如果在立春这一天睡懒觉,可能会导致一整年都懒洋洋的,缺乏朝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立春来临,也就意味着要为春耕做好打算,届时既要保有精神头,也要有勤劳的干劲儿,才能做好耕种,从而迎来丰收。而如果此时懒惰怠慢,错过农时,也就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所以在开春之际,就不要睡懒觉了。
5不回——不回娘家
这一习俗体现了对夫妻关系的重视 。人们认为,夫妻是一个整体,立春当天,夫妻应该共同开启新生活 。如果女儿回娘家,就会打破这种夫妻之间的紧密联系,被认为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和谐 。同时立春时节,正是农耕开始的时候,人们需要集中精力准备农事 。如果女儿回娘家,则很可能会耽误农事。当然这与古代的现状紧密相关,从其背后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家庭和睦以及农业生产乃至衣食的重视,这些美好的憧憬放到现在也是不过时的。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