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春节里,大年三十的午后,总是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氛围——家的温暖与节日的喧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温馨而又热闹的画卷。今年除夕也不例外,我在外婆家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从清蒸鱼到红烧肉,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家人满满的爱意。饭后,饱腹感让我有些慵懒,但舅舅提议说,不如开车去附近刚开发的金石山景区走走,消化一下食物,也顺便看看家乡的新风景。
小姨和大姨闻言,也纷纷赞同,于是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金石山。然而,当我们抵达景区门口时,却发现大门紧闭,告示牌上写着“春节期间闭馆维护”。这让我们略感失望,但舅舅很快调整了计划,说不如就近找家小吃店,品尝一下家乡的味道,也算不虚此行。
驱车行驶在熟悉的街道上,不久,一家名为“老李家炒粉店”的小店映入眼帘。这家店虽不起眼,却承载着我许多难忘的回忆。记得上一次来这里,是在外公葬礼结束后的清晨,那时的我正准备返回上海工作,心中满是离别的愁绪。一碗热腾腾的炒粉,成了我踏上归途前的一丝慰藉。不幸的是,那天在前往高铁站的路上,我不慎遗失了身份证,那段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我不禁回想起那个清晨,天色微亮,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寒意。我坐在店里,手里捧着一碗刚出锅的炒粉,热气腾腾的粉条裹着酱汁,香气扑鼻。那是我在外公去世后第一次感到一丝温暖。然而,就在我匆匆赶往高铁站的路上,发现身份证不见了。慌乱中,我沿着来时的路寻找,最终在炒粉店附近的路边找到了它。那一刻,我甚至有种错觉,仿佛故乡在挽留我,不想让我离开。
舅舅将车停在店门口,我们下车走进店内。此时,店内空荡荡的,老板正忙着收拾锅碗,准备打烊。我环顾四周,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那熟悉的油烟味、墙上挂着的老式菜单,还有老板那张慈祥的面孔,都让我感到格外亲切。
“老板,还有炒粉吗?”我满怀期待地问道。
老板抬头看了我一眼,笑容中带着几分歉意:“都快过年了,已经卖完了。”
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遗憾,正要转身离开,老板却又开口了:“大过年的,不能说没有。”老板的话像是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我的心房。他接着说:“这样吧,看你们也是远道而来,我这就给你们现做一份,不过材料可能没那么齐全了,希望你们别介意。”
我连忙点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看着老板忙碌的身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炒粉,这道看似简单的小吃,却在我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连接我与家乡情感的纽带。每一次品尝,都能勾起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对亲人的无尽眷恋。
不一会儿,老板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炒粉。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唤醒了我所有的记忆。我小心翼翼地品尝着每一口,仿佛能从中品出岁月的痕迹,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与不变。小姨和大姨也吃得津津有味,她们虽不像我有着如此深刻的情感寄托,但那份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却是共通的。
饭后,我们与老板闲聊起来。他告诉我们,这家店已经开了几十年,见证了无数游子的来来往往。每年春节,总会有像我这样的游子,不远千里回到家乡,只为寻找那份熟悉的味道。老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
“大过年的,我们不说没有,就是要图个吉利,希望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老板的话,简单却真挚,让我深受感动。
离开炒粉店,夜色已深,但街头的灯火依旧明亮。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归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对炒粉的眷恋,都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回到家中,我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天的经历。从金石山的闭馆到炒粉店的偶遇,每一个细节都如此难忘。我开始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次偶然,其实都是命运的安排,它们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与过去重逢,与未来相遇。
炒粉,这道简单却情深意长的小吃,如同一条细线,紧紧缠绕着我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又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新年无尽的期许。我渴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多的机会,踏上归途,回到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与家人围炉而坐,共享那份深深刻在心底的熟悉味道。
同时,我的心底还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让我的患者们也能有机会品尝到来自江西,特别是我的家乡,那独具一格、风味绝佳的炒粉。我想让他们知道,除了疾病的困扰,生活中还有如此美味的食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品尝。
夜深了,人静了,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浓浓的节日气氛。新年的钟声响起,我默默地许下了自己的新年心愿——愿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品味到这份“嗦粉”的幸福,让这份简单而纯粹的美味,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期待。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王瑜明
来源:作者: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