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红头巾,金花斜袅。铁甲凤盔,锦衣绣袄。血染髭髯,虎威雄暴。大斧一双,人皆吓倒。”黑旋风李逵在梁山脚下单挑玉麒麟卢俊义时顶盔掼甲全副武装,这说明宋江吴用也知道,要是单凭个人武功,李逵在卢俊义面前可能连三回合都支撑不住。
穿着盔甲的李逵跟拿着朴刀的卢俊义单挑,就像穿着防弹衣拿着沙漠之鹰的特种兵,跟一身西装,手里只有六四式“小砸炮”的大公司董事长对射,所以李逵能打了三回合后轻松跑掉——李逵是苦出身,穿着沉重的盔甲依然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养尊处优的当铺(当时叫解库)大老板卢俊义可能是这辈子第一次徒步山林,所以根本就追不上。
卢俊义的朴刀就是短刀加上长柄现场组装的,跟李逵的板斧磕上就得断成两截,所以难免束手束脚,后来卢俊义加入梁山后有了战马长枪,一人的战斗力比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急先锋索超加起来还强:耶律四小将跟梁山两位虎将两位骠骑捉对厮杀不落下风,围攻卢俊义却被枪挑了耶律宗霖,吓跑了耶律宗云、耶律宗电、耶律宗雷。
卢俊义是不是梁山第一高手,这个问题要分不同的角度来看:卢俊义知道自己拿着被朝廷划为生产工具而不禁止的朴刀,跟带着重甲骑兵的林冲、秦明、呼延灼、徐宁对战就是找死,于是在四员骑将的铁蹄之下,“吓得卢俊义走投没路,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在古代的多数朝代,百姓持有刀剑都不犯法,但是却往往不允许私藏弓弩(猎户除外),而铠甲则是严令禁止私有的,如果一家藏了三副以上铠甲,就可能被满门抄斩。
宋朝没有把朴刀和腰刀、佩剑列为禁止携带的武器,但是对铠甲的管控却依旧很严,所以尽管卢俊义是大名府头等富豪,却既没有战马长枪,更没有铠甲,他“离家避祸”和从梁山返回,都是靠两条腿走路。
卢俊义装备不行,同样生活条件较好或极好的没遮拦穆弘和扑天雕李应,当然也不会真跟卢俊义玩儿命——原本是江湖独脚大盗赤发鬼刘唐单挑卢俊义,打了三个回合后,两个“庄主”上来帮忙,卢俊义还是没有输:“三个头领丁字脚围定,卢俊义全然不慌,越斗越健。”
三个梁山好汉拿不下卢俊义,郓城县马兵都头美髯公朱仝和步兵都头插翅虎雷横双战卢俊义,打了三个回合就开溜,说明在宋江吴用眼里,朱仝雷横加起来约等于穿盔甲的李逵,比鲁智深武松还有所不及。
李逵是全副武装单挑卢俊义,鲁智深武松则是漫不经心穿着僧袍直裰出战,而且明显是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把卢俊义放在心上:“鲁智深大笑……两个斗不到三合,鲁智深拨开朴刀,回身便走……喽啰里走出行者武松,轮两口戒刀,直奔将来。卢俊义不赶和尚,来斗武松。又不到三合,武松拔步便走。”
鲁智深和武松都走得很“随便”,说明卢俊义根本就缠不住这二位,而李逵“李逵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就显得有些吃力。
看了卢俊义“大战”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李应、朱仝、雷横八位梁山好汉,看起来是不分胜负,但是谁强谁弱早已一目了然,卢俊义不追刘唐、穆弘、李应,是已经没有了追赶的力气,他知道自己追上去也打不赢了:“正好步斗,只听得山顶上一声锣响,三个头领各自卖个破绽,一齐拔步去了。卢俊义又斗得一身臭汗,不去赶他。”
八个步战好手没能拿下卢俊义,肯定是有人没有出全力,这一点卢俊义可能也十分清楚,所以有的时候他穷追不舍,有的时候干脆止步不追,遇到林冲等铁甲将军,他干脆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知道自己毕竟只能算是“轻步兵”,遇到重甲骑兵,就会遭到降维打击。
别说是手中只有朴刀而没有战马盔甲的卢俊义,就是善用飞石的没羽箭张清,在豹子头林冲的铁甲骑兵面前也是没咒念:“林冲引铁骑军兵,将张清连人和马都赶下水去了。”
石子打盔甲,就跟六四小砸炮打防弹衣一样,同样道理,卢俊义三回合也砍不伤全身盔甲的李逵,这就给为我们提出了比较有趣的问题:穿盔甲的李逵,不穿盔甲的鲁智深武松,单挑卢俊义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赢家会是谁?
首先我们要说,李逵跟卢俊义单挑的时候穿盔甲,说明他一点都不傻:一般的朴刀砍在锁子甲或鱼鳞甲上,杀伤力连一成都不到,卢俊义用朴刀砍脖子戳脸,李逵的板斧也能当“臂盾”遮挡,所以至少五十回合之内,卢俊义是拿不下李逵的。
李逵“很聪明”的顶盔掼甲,防护力确实增强了,但这也有一个弊端:古代的盔甲动辄数十斤重,而李逵又没有骑马,步战的时候是很吃力的,时间长了,他就会累出或捂出一身大汗,气喘吁吁的李逵,跟轻装的卢俊义比耐力,肯定是大大地吃亏,五十回合后李逵就会筋疲力尽,要是卢俊义跟他缠斗一百回合,李逵不被杀死,也累死了。
卢俊义打赢穿盔甲的李逵没问题,问题是多少回合才能打赢,卢俊义能不能打赢穿僧衣的鲁智深和武松,就是更大的问题了:水浒原著中的卢俊义没有当过半天兵,所谓“卢俊义在潼关手下为将”,那只是新版电视剧给卢俊义脸上贴金,而鲁智深在水浒原著中是因为“杀人太多”而“情愿出家”,那就说明鲁智深在种家军中久经战阵百战余生,其军营必杀技已经炉火纯青;武松久在江湖行走,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搏杀,其力量和敏捷都是顶级水平,几百斤的老虎尚且被他赤手空拳打死,手中有了半夜会自己呼啸的宝刀,战斗力更是提升了几个档次。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知道鲁智深武松单挑卢俊义的时候,有多轻松和漫不经心,他们“撤退”的时候,就那么大剌剌地把后背亮给卢俊义,根本就不怕卢俊义冲上来出刀:鲁智深虽然胖大,但并不笨拙,早已在千军万马的大阵仗中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武松力量与速度兼备,卢俊义出手再快,也快不过老虎,所以他是否会背后偷袭,武松一点都不在乎。
正因为鲁智深武松太随意,我们才有理由怀疑卢俊义步战不是这二位的对手——这不是卢俊义本事不济,而是术业有专攻,三位好汉各有所长:鲁智深骑在大白马上能与双鞭呼延灼打成平手,并不是鲁智深武功比呼延灼高,而是鲁智深真正打过国战,战场经验比只打过山贼的呼延灼丰富。卢俊义胜在身材高大武艺纯熟,鲁智深武松胜在搏杀经验丰富。
梁山脚下那场单挑,因为宋江吴用是要“赚卢俊义上山”,所以鲁智深武松不能使出全力,也有些束手束脚,所以在打斗的时候,显得很不耐烦。
卢俊义确实是顶尖高手,打李逵获胜的概率也比较大,但是高手对决,装备也是胜负关键因素,战斗意志和搏命勇气更加重要。
梁山脚下那几场打斗,只有卢俊义是尽了全力的,因为当时的卢俊义还是“财主思想”,要抓一些梁山好汉给自己换官帽:“我思量平生学的一身本事,不曾逢着买主。今日幸然逢此机会,不就这里发卖,更待何时!倘或这贼们当死合亡,撞在我手里,一朴刀一个砍翻,你们众人与我便缚在车子上。把这贼首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平生之愿!”
官迷心窍的卢俊义一个梁山好汉也没抓到,却被吴用设计耍得团团转,我们暗笑他智商不高的同时,也有一点担心鲁智深武松被骂急眼了会把他杀掉:在笔者看来,鲁智深武松动了杀机,一百回合之内或许拿不下卢俊义,但是一百回合之后,卢俊义就有凶多吉少,那么在您看来,卢俊义打赢鲁智深武松的可能性有几成?如果卢俊义真能在步战中打赢鲁智深武松,那得多少回合之后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