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都期盼的。
湖北神童“覃(qín)瑶”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4岁小上学,12岁就考上了重点高中,甚至就连媒体都来采访她。
然而,在她14岁的时候,却选择了跳河自杀,那么,覃瑶为什么要选择自尽呢,她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覃瑶跳河自杀
2008年3月6日下午,湖北枝江一中,原本应该是体育课,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嬉戏,享受着短暂的放松时光,然而,覃瑶的身影却消失了。
起初,同学们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她只是去了其他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发现事情不对劲,与覃瑶关系较好的同学开始四处寻找她,可都没有找到她的踪迹。
当班主任李开松得知覃瑶失踪的消息后,顿时感到一阵强烈的不安,他立刻联系了学校领导,同时通知了覃瑶的父母,学校里顿时炸开了锅,老师们、同学们纷纷加入到寻找覃瑶的队伍中。
大家在校园里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而,整整一下午过去了,覃瑶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夜幕降临,整个校园被一种沉重的气氛所笼罩。
覃瑶的父母心急如焚,他们不敢想象女儿会遭遇什么,谢凤娥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多关心女儿的内心感受,覃世雄强忍着内心的焦虑,安慰着妻子,同时和大家一起继续寻找。
第二天,学校报了警,警方也迅速介入调查,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池塘里,有人发现了一具漂浮的尸体。
经过辨认,正是覃瑶,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在覃瑶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让人心如刀绞,覃瑶在信中倾诉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了”,这些话语,满是覃瑶对生活的绝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覃瑶的离世,让她的父母整日以泪洗面,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给予女儿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只一味地追求成绩,却忽略了她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李开松也很自责,他后悔自己对覃瑶的批评过于严厉,没有考虑到她脆弱的内心,同学们也很悲痛,他们无法相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欢笑的覃瑶,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覃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课上读课外书引发的危机
2008年3月6日上午,在英语课上,覃瑶如往常一样,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从书桌里拿出了一本课外书,沉浸在了书的世界里。
她完全没有察觉到,班主任李开松正从教室外经过,透过窗户,将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李开松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的老师。
他绝不允许有任何分心的行为,看到覃瑶在课上看课外书,他顿时火冒三丈,下课后,李开松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站在讲台上,目光在同学们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覃瑶身上。
“覃瑶,你给我站起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明显的愤怒,覃瑶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了一跳,身体微微颤抖着站了起来,低着头,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上课时间居然看课外书,这是对课堂纪律的严重违反,也是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尊重”李开松严厉地批评道,覃瑶的脸涨得通红,她紧咬着嘴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知道自己错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已经不是覃瑶第一次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之前她也被老师发现过几次,但都没有这次这么严重。
“覃瑶,你身为实验班的学生,本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可你却屡次违反课堂纪律,看课外书,你这样做,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还带坏了班级的风气”,他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覃瑶的心。
同学们的目光纷纷投向覃瑶,有的带着惊讶,有的带着不屑,还有的带着同情,在众人的注视下,覃瑶感到无地自容,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覃瑶每天都在老师的严密监视下度过,她感觉自己仿佛被关进了一个无形的牢笼,失去了自由,每一堂课,她都如坐针毡,精神高度紧张,生怕自己再犯错误,遭到老师的批评。
那本被没收的课外书,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让她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感到绝望。
“神童”光环
1994年,覃瑶出生在湖北枝江的一个教师家庭,母亲谢凤娥是小学老师,父亲覃世雄是中学老师,或许是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覃瑶自幼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慧。
一岁多时,她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总能提出一些让大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两岁时,别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覃瑶却已经能熟练地背诵唐诗,并且能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覃瑶的父母欣喜于女儿的天赋异禀,为了不让她的才华被埋没,决定让她提前接受教育,在覃瑶4岁那年,父母便通过关系,将她送进了小学了,覃瑶成为了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开启了她的“神童”之路。
进入小学后,覃瑶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极强,老师讲授的内容,她总是能轻松掌握,凭借着过人的天赋,覃瑶在小学期间多次跳级,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业。
然而,过早进入学校,也让覃瑶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许多本该拥有的快乐,由于年龄小,她与同学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无论是身高还是心智,都与同学们格格不入。
在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嬉笑玩耍,而覃瑶却总是显得有些孤独,她很难融入到同学们的圈子中,此外,覃瑶的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
他们希望女儿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除了学校的课程,覃瑶每天还要完成父母额外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覃瑶的童年被学习填满,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覃瑶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但这种成长方式也为她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长期的孤独和巨大的压力,逐渐在她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抑郁的种子。
2006年,12岁的覃瑶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湖北枝江一中,并且进入了实验班,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父母也为女儿感到无比骄傲。
14岁神童看课外书遭老师批评后跳池塘自杀 2008年03月20日 16:25 来源:长江商报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看似美好的开端,却成为了覃瑶噩梦的开始。
对于覃瑶来说,她虽然有着过人的天赋,但由于之前跳级过快,知识体系并不扎实,在面对高中的课程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不理想,名次也一落千丈。
当地媒体对覃瑶的报道,让她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焦点,走在校园里,总会有人对她指指点点,谈论着她“神童”的称号,这让覃瑶感到无比的压力,她觉得自己仿佛被放在了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
她开始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会让大家失望。
巨大的压力之下,覃瑶越发怀念曾经阅读课外书的时光,那些丰富多彩的书籍,是她童年时最好的伙伴,也是她心灵的慰藉,可是,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她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
为了能重新找回那份快乐,覃瑶开始偷偷地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最终却铸成了大错!
“神童”覃瑶之死 中国青年报 2008-04-16
结语
覃瑶的悲剧,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久久回荡,在这个追求速度与成绩的时代,我们是否过于急切地将孩子推向了所谓的“成功”轨道,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需求?
“神童”的光环固然耀眼,但它不应成为孩子们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让我们以覃瑶的悲剧为契机,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