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肥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2025年度工作部署会议,聚焦就业创业、人才服务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企业稳岗支持”等“十大行动”,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1600人以上、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万元以上的既定目标。
企业稳岗支持行动。建立重点关注企业及项目名单,落实用工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精准掌握企业诉求,及时解决缺工难题。用足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助力企业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发挥四级联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用,加强重点劳动力群体流动和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动态监测,把握企业用工变化状况。紧盯农民工提前返乡、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失业等风险隐患,加强预警预判,做好应对预案。
就业渠道拓宽行动。建立就业岗位归集发布机制,主动与发改、工信、民政、商务等部门会商,挖掘先进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养老服务、夜间经济等就业增长点,形成岗位清单和技能需求清单。发挥建安劳务、容众国际、保安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业桥梁作用,推进市场化配置,促进人力人才资源有序流动。
创业服务支持行动。实施“创业齐鲁”行动,落实落细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年内力争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加快春秋古镇创业街区试点建设,选树一批创业典型,浓厚创业氛围。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下沉,发挥园区载体平台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实体提供“一站式”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助推行动。依托实名台账,对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开展集中帮扶,普遍提供“1131”服务,及时落实来肥高校毕业生购房、生活补贴,促进毕业生在肥稳定就业。发挥全市就业见习基地优势,开发见习岗位500个以上,规范就业见习流程,落实见习补贴。深入开展“山东—名校直通车”“书记、市长高校行”校地对接活动,组织举办“肥城学子看家乡”活动,吸引高校毕业生来肥、留肥就业。
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行动。继续培育肥城“建安劳务工”“石横钢铁工”劳务品牌,推荐参选省市劳务品牌,发挥好品牌带动效应。组织开展服务农村务工人员“鲁力同心·春暖行动”,做好返乡返岗务工人员服务保障。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稳步做好公岗期满人员有序退出和新招人员的录用安置工作,兜底安置城乡困难人员。全面推广“钉钉打卡”,规范公益性岗位人员监督管理。
困难人员就业帮扶行动。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落实全员登记服务制度,推动申请关口向“家门口”前移。深化“社区微业”行动,打造20个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推动求职招聘、就业援助等服务归集下沉。聚焦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制定“一对一”援助方案,综合采取推送岗位信息、开展公益性岗位援助、落实社保补贴等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兜牢就业底线。
职在肥城精准招聘行动。组织开展进镇街摸清需求、进企业精准对接等活动,深化需求探岗、人才寻访、直播带岗等服务,满足企业群众所需。持续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企业招聘进社区、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实现全市上下周周有招聘。利用好“泰山集结号”双创服务平台,肥城就业微信号、抖音号等媒介,不断丰富线上公共就业信息对接。加强与肥城人才网、肥城快聘等网络服务机构合作,整合企业招聘信息和求职者简历,利用大数据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和推送。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统筹泰山技师学院、社会定点培训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坚持分类施策,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开展定制培训、紧盯重点群体开展定向培训、紧盯重点企业开展定期培训,年内力争培训技能人才1600人以上。围绕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省市重要战略布局,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项目制培训。根据企业技能人才实际情况,指导58家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和2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增加或调整职业(工种),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年内新增高中初级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为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供技术支持。
就业政策落实行动。集中开展“就业政策在身边”主题宣传活动,配合统计部门开展劳动力调查进社区宣传服务活动。分类制定创业企业补贴、惠企政策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就业困难群体补贴等“政策套餐”,推动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村),构筑“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手机有信、网络有言、户外有势”的立体式政策宣传矩阵,提高就业政策知晓度。优化申办流程,推广政策找人、直补快办、集中受理、帮办代办等方式,提高政策落实率、满意度。
党建引领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就业和人才服务全领域、全过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延续创先争优精气神,鼓励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化就业服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线索和举报案件查办质效,推动单位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浓厚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周强)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