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
春节是一个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节日。春节期间的各种民间传说和各项民俗活动,都在表达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恩和追求。
大年初六这天,人们就通过马王爷的传说表达了对“惩恶扬善”“公平正义”的诉求。首先,初六被认为是马的生日。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是在初六这天造的马。马在民间是一种极受推崇的动物,被当作神灵一样供奉。
在国内,有不少供奉马神的寺庙,如马神庙、白马寺等。在北方的“五圣庙”中,马神被尊为五神之首,其他四神为:土地爷、山神爷、龙王爷、牛王爷(也有其他说法的,如石大夫、财神爷等)。
马神就是马王爷,即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三眼华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马神叫马灵耀,生有三只眼,故有说法称“马王爷三只眼。”
那么,马王爷怎么会有三只眼呢?传说是这样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玉皇大帝派星日马(马王爷的学名)和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下凡,去四方巡察善恶。这四个神东南西北各走一方。没几天,祂们都先后返回天庭向玉帝述职。其他三个神所报的均是善人善事,说下界歌舞升平。
只有星日马查访的结果是善恶之事都有,且有豪强欺负穷人。玉帝见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以证真相。于是,接下来,玉帝便得知了娄金狗等三神的所报不实、说了假话。祂们三神因为知情不报、隐瞒真相,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星日马因为认真负责、如实奏报,得到玉帝的表彰,奖品就是一只神奇的、竖着长的眼睛。从此以后,马王爷比以前更加明察秋毫。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意思就是警告那些恃强凌弱、胡来乱搞的人,“天网恢恢,善恶终有报”。
马王爷
赵州桥
对马王爷的三只眼,民间传说也有其他版本。有个版本和鲁班有关。
鲁班是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被世人推为木、泥、石、画匠始祖。他与妹妹鲁姜比赛本领,一夜间在今河北赵县交河上建造了赵州桥。
赵州桥设计新颖,坚固奇巧,建成后轰动了四方。鲁班一生谦恭,从不说大话,但这一次也忍不住骄傲地说:“我造的这座桥坚固耐用,无论多重的荷载都不会出问题。”
鲁班的这句话招来了远居蓬莱阁的众神仙的好奇,他们纷纷前来试探。张果老倒骑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搭裢先到了桥上;接着,柴王爷手推一辆独轮车也到了。
开始时鲁班不以为然,谁知驴、车刚上桥,桥身就“咯叭”作响,摇摇欲坠。鲁班急身跳到桥下,托着拱腹,桥才平安无事。原来,张果老毛驴驮的搭裢里一边装着太阳,一边装着月亮;而柴王爷的独轮车上则承载了泰、华、恒、衡四座名山。
过桥以后,张果老说了声“桥修得不差,就是眼力差了点”,然后扬长而去。鲁班知道了真相后,懊悔地说:“有眼无珠,不识泰山,要它何用?”说着就把自己的左眼珠抠了出来,摔在桥上。
没料到这眼珠转眼间就变成一颗玲珑剔透的夜明珠,滴溜溜地滚落桥下,被迎面而来的马王爷和牛王爷看见了,二人争着要这颗珠子。马王爷先行一步拿到手,正在嘻嘻哈哈高兴之时,看到牛王爷来抢,慌张中把珠子按在额头上,成了三只眼。牛王爷迟了一步,没抢到珠子,懊丧至极,非常沮丧。
据说,赵州桥桥面上现在还有张果老的毛驴蹄印、柴王爷独轮车的车辙和鲁班手托拱腹的大手印。作为鲁班的传人,木匠在吊线时会闭上左眼,就是因为鲁班“有眼不识泰山”、把左眼珠抠掉的缘故。
牛王爷像
鲁班
这个故事给人们的警示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不能说过头话。时至今日,三只眼的马王爷成了嘻嘻哈哈、乐天达观的代名词;而整天不开心,脸色难看的人,就会被人比喻成牛王爷。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不是历史;赵州桥实际上是隋朝的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具体到年初六,按照民俗、还有一件具体的事情要办,就是送穷鬼。初五这天、接来了财神,自然就没有了穷鬼的位置,要在初六这天把穷鬼送走。
迎来财神、赶走穷神,两位神仙在民众心目中地位的迥异不同,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善恶有报,神仙也难逃。
大年初六“送穷”的民俗由来已久,在唐朝就有诗说:“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诗中所谓“沥酒拜街中”,指的是许愿或者起誓后,将酒洒在地上,表示我心已决、绝不反悔(覆水难收),同时也有拜祭天地的含义。
正月初六的"送穷",也叫“扔穷鬼”,是祭送穷鬼的意思。穷鬼也叫“穷子”,或"穷神"。一般认为,穷神是姜太公的妻子马氏。
相传姜子牙封神时,弃他而去的妻子马氏羞于见他,鬼鬼祟祟地在门口张望,姜子牙没有看清,随口说道:“谁像穷鬼一样,在门口站着?”姜子牙金口玉牙,一言既出,马氏成了穷神。
- 另外一个版本的民间传说是:穷鬼是上古帝王颛顼(读zhuān xū)之子。他身材瘦弱矮小,喜欢喝稀饭、穿破衣烂衫;即使有新衣服,也要扯破或用火烧出洞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穷子”。
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穷子死了,宫里的人埋葬他时说:“今天送穷子。”从那后,穷子成了人人避讳的穷鬼了。
送穷鬼
送穷神
具体在哪天送穷,说法不一:有说是正月初五的,还有说是正月初三或正月最后一天的,多数认为是正月初六。到这天,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要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据说这样可以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全部都轰出去,让它们离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同时,家中主妇还要把前几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笺儿也要摘下来扔了,这叫做“送穷神”“送穷鬼”。"送穷鬼"的风俗也叫“赶五穷"。"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也称穷神)。
韩愈在《送穷文》中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
"赶五穷",照如去看来、更像一场卫生大扫除。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不允许搞卫生;如果要扫地,也只能在屋里扫,垃圾要放在屋里,到今天、就可以扫到门外了。
扫完后,还要把收拾起来的污秽杂物、破衣烂衫丢到门外,将打扫出来的垃圾堆成一堆、一起烧掉。有的还拿出鞭炮,丢在垃圾堆上点燃,轰隆一声、把垃圾炸了,这叫"崩穷",意思是把"晦气"、"穷气"都给崩走。
- 对于此风俗,也有对联为证:
上联是:爆竹三声,嘣出一伙穷鬼。呸!贼狗日的,害的老子七死八活;
下联是:焚香九炷,迎来五路财神。呀!好老人家,保佑小人六合四喜。
把室内扫出来的脏土倒掉,叫“送穷土”。旧时,大家往往做一个妇女状的小人,将脏土装在一个纸袋里,让妇人背着、送到门外用爆竹炸掉,叫做“送穷媳妇出门”。这个妇人被叫做“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穷媳妇”。
刘海戏金蟾
在初六这天,民间还要熬粥吃,因为穷鬼爱喝粥;且今天还要吃得特别饱,这叫做“填穷坑”。早年间,家家都一个盛水的瓮,今天也要把水盛满,这也叫“填穷”。
- 还有一种送穷的方式是:将收拾起来的秽物,趁天色未亮、街上还没有人时,抛在街道上,然后用煎饼盖在上面。这煎饼是供给穷神的。煎饼和粥是初六特色食品。
某些地区还这样送穷:用芭蕉做一只船,然后在上面点两支明烛,放置河中,送穷鬼上路。有诗为证: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日。愿我做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
大年初六还有一个扔穷鬼的游戏,主角是当年正好12岁的男童,12是6的二倍、称“六六顺”。正值本命年的12岁男孩,以刘海的形象打扮,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小人就算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叫扔掉了穷鬼。
刘海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在民间被称为福神,民谚称“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狩猎”就是从这个游戏发展而来的:竞技双方背后都背个小筐,然后拿布制的小包当作穷鬼向外扔,先把小包投入对方背后筐中者为胜。
和马相关的吉祥话最著名是"马到成功",所以人们往往选择在这一天奔赴新一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