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年画是老百姓喜欢的年画,一般贴在财神座上,以供祭拜,祈求财运。文财神多贴在主人私密空间,可以是书房,一般不宜贴卧室。从腊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开始,在室内墙壁上或一开门就能看见的地方贴上财神年画,寓意财源广进,富贵吉祥。而在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日子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五路财神”等年画,以祈求财神爷保佑家人一年四季平安和顺、招财进宝……

民间年画的文武财神所指往往为多个人物,常“结伴”出现。

文财神造型大多白面长须,容貌富态,头戴宰相纱帽,身着红袍玉带,手捧如意,足蹬元宝,完全是道教三官之一的“赐福天官”形象,民间俗称文财神之一的、殷商时期的大忠臣比干的打扮就是如此。而另一位文财神、春秋末越国大臣陶朱公范蠡大概是最具有财神气质的一位,大多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等场合挂于堂室。

而常见的武财神神像,一种多为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右手执铁鞭,左手托元宝,全副戎装,威风凛凛,这位武将打扮的财神就是武财神赵公明。另一位财神则是一向轻视财富的关羽,他在民间竟也作为招财纳吉的喜庆图像声名显赫,每到逢年过节时其年画常悬挂在中堂上。

清代盛祥画店年画《文武财神》将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聚集在一起,又用钱龙、金山、元宝、金马驹、红珊瑚等物作陪衬,烘托出富贵热闹的场面,预示着新年财源广进。


清代盛祥画店年画《文武财神》

五路财神是从古代的五路神发展而来的,五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人们认为路上处处有神灵,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所以尊五路神为财神,谨加祭祀,以求五路神引财入门,寓意各路都可得财。相传正月初五是路头神的诞辰,从五更开始,人们就敲锣放爆仗,争接五路财神。还有在正月初四日子时就把五路财神之位供起的。

清版河北武强年画《五路进财》也是根据以上寓意刻绘的,表现文武财神率其部属为人间送财降福,正中桌上摆着聚宝盆、摇钱树和火龙珠,怀抱执如意的文财神比干和手持钢鞭的武财神赵公明分坐两侧,又有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带领钱龙和宝马侍立在两厢,前方是和合二仙手捧宝盒扛钱串,宝贝童子和进财使者推着满车财宝,以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意,最符合人们的心理追求。


清版河北武强年画《五路进财》

在传统门神中有一种求吉纳福的文门神,也叫福禄寿三星门神,是福寿富贵的象征。邯郸民谣《正月初五迎财神》唱道:“左如意,右元宝。财也来,福也到。左青龙,右白虎,福禄寿喜进我府……”

河南朱仙镇年画《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为两幅内容相同的对画,绘福禄寿三星和三个童子,画中福禄寿三星的赐福天官手执如意,禄星持羽扇(也有绘怀抱婴儿的),寿星持龙头拐杖,传达了人们对福禄寿的愿望和追求。


河南朱仙镇年画《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按照道教的说法, 地府五道将军是把守阴间地府东南西北中入口的五位守路鬼神,是地狱主宰东岳大帝手下的属神,也是东岳大帝的重要助手,统率百万鬼卒,掌管着世人的生死荣辱,并具有监督阎王判案或纠正其不公行为的莫大权力,是阴间的大神,又称“五道之神”,见清末北京纸马《五道之神》。五道将军经常暗中巡游人间,多以入梦的方式与人交流,履行职能。又有民间传说五道将军又名五盗将军,本为民间俗信的盗神。道教将五盗将军收编,并且一分为五,附会上南北朝刘宋永光年间被朝廷擒杀的五个江湖盗贼。相传五人被杀后阴魂不散,在丧生之地作祟惑众。老百姓畏其患,遂祀奉为神,免得被骚扰,祭祀时都口中念叨着五盗将军。

关于五盗将军的来历还有其他传说,其中一种是说五代时,有五位强盗十分富有,又有钱又能做一点善事,于是便被人们当作财神来供奉了。


清末北京纸马《五道之神》

(日本泽田瑞穗旧藏,早稻田大学风陵文库藏)

利市仙官是武财神赵玄坛麾下四大催财猛将之一,专为善信催旺财运,受民间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三将,主要源于他有个好名字。利市在俗语中为“走运”“吉利”的意思,又指做买卖所得的利润。老百姓供奉的文武财神,身旁都要配祀小财神利市仙官。据《封神演义》讲,利市仙官原名叫姚少司,是赵公明的徒弟,姜子牙封他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其内涵迎合了商家图吉利、发大财的喜好,故而受到民间尤其是商家的欢迎。

这个神祇,可能专管开市大吉、使生意获利,不司驱邪逐鬼,能引财聚宝,因此,商家对其崇敬有加,新春开市要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清代南通神祃《招财利市》图中右侧为利市仙官,戴官帽,穿红袍,左手扬掌,右手托着金元宝,旁有一云龙在戏火龙珠,地上散置银锭、元宝、金珠、聚宝盆等,象征利官进门,带来了无数财宝。多伴有招财童子(左侧),戴官帽,穿绿袍,一手抱笏板,一手握玉带,身旁有一只老虎,祥云上有和合二仙,地上布满珠宝,画面书“日进千乡宝,时招万里财”,表示财源广进。


清代南通神祃《招财利市》

民间盛传的柴王爷是“五代第一英主”后周世宗皇帝柴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本家是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后周太祖郭威家长大,被郭威收为养子。柴荣年轻时曾以推车卖伞为生,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显德元年(954),郭威病故,柴荣在开封继位登基,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继位初期,国家财政告急,柴荣下令销毁天下铜佛造像以铸造铜钱,并引导百姓逐渐形成“泥塑佛像菩萨”等习俗。民间把柴荣说成是“富贵星”“地智星”“活神仙”,甚至把柴荣当作“财神爷”供奉。在五代乱世,柴荣正是顺应时代需要,并有力量平治天下的一代君王。

从显德二年(955)起,柴荣南讨北伐,东征西逐,天下统一在望,却不幸在三十九岁英年早逝。河南朱仙镇曹家老店年画《财王推车》(又名《柴王送宝》)是描绘柴王推车的经典版本,多贴在院门上。车上载有装满金银珠宝的聚宝盆,聚宝盆上插有写着“日进斗金”“对我生财”和“黄金万两”“满载而归”字样的旗帜,表达了民众求财多多益善的心理。


河南朱仙镇曹家老店年画《财王推车》

(又名《柴王送宝》)

吉祥瑞兽“虎”与“福”谐声,而在闽南语中“虎”与“福”同音。因此,人们把有五只老虎的画叫作《五福图》。闽南民间虎神崇拜历史悠久,俗信以虎为神兽可御豺狼邪祟的侵害,又信其血盆大口能叼财宝,故祀之。老虎也逐渐成为财神的一种。

清代福建泉州年画《福虎衔钱》图绘一斑斓猛虎,口衔一“招财进宝”的金钱,背负太极八卦图,身护盛满宝物的聚宝盆,象征财富年丰,是闽南民众和海外华侨尤为喜爱的年画形式。


清代福建泉州年画《福虎衔钱》

无豕不成家。每逢过年,人们喜欢贴肥猪拱门年画,祈愿财源进家,表示福运将至。在唐宋之际,“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就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俗文化中,有“猪号乌金”“猪进门百福臻”的吉兆说法。猪外表憨厚、身体肥硕,浑身都是宝,经济价值极高。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用“乌金”一名来称黑猪,表达了对猪的美好寄托和对财富的追求,可见猪早在唐代已成为财富的象征。

民间流传“肥猪拱门,金银满囤”的俗语,清末民初,天津杨柳青年画中开始出现了“肥猪拱门”的图案。

清代杨家埠北公义店年画《肥猪拱门》中题写:“腊月里,制搬(置办)年。好画子,揭几联。请门神,买对联,丹红纱绿捎过(个)全。天地下,摆香案,百般神灵都来过新年。”庭院里案头摆着天地之位,供奉着宰好的羊头、鸡鸭鱼肉,大人在准备祭祖,小孩在门外点燃爆竹,天官在云头出现,“天官赐福”的字幅祭出几头黑肥猪驮着金元宝拱门而来,显然是财神的象征,预示着财神叩门、天官赐福。


清代杨家埠北公义店年画《肥猪拱门》

铜钱是古代一种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铜制钱币,也就和元宝一样,成了财富的代表。钱龙浑身上下都是钱,而且四爪抓住祥云,引来无穷无尽的财富,民间俗语有“钱龙引进四方财,宝马驮来千倍利”,所以钱龙又被视为财神。

二月初二日是传统的春龙节,与龙相关的民俗很多。明人沈榜《宛署杂记》说:农历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人们用灶灰,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如龙蛇的样子,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以招福祥,这叫“引龙回”“引钱龙”,意即引回带来钱财的龙。民间年画中多有《钱龙引进》一类。清代山东杨家埠年画《钱龙引进吐金银》刻绘天上祥云间,财神手持“天官赐福”条幅,钱龙口吐财宝到一户人家院中的聚宝盆里,一群孩子争先恐后地收获财宝,巧妙地将天上人间送财得财的场景融会在一起。


清代山东杨家埠年画《钱龙引进吐金银》

(摘自《给孩子讲年画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