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乐探春节、AI童心绘家乡、AI创意作品征集……这个寒假,北京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们拿到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寒假作业,他们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由AI作为“帮手”;而这些作业背后的设计者、老师们,绝大部分也是首次尝试布置一份AI创意作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当下时代必备的工具,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广泛关注。教育工作者们主动探索运用AI大模型在不同教育场景中进行辅助,也要考虑学生认知特性,希望“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学生们逐步掌握AI的使用方法、正确看待AI。

使用的同时伴随着老师和家长们的担忧:如何避免学生过度依赖AI、丧失独立思考?AI创意作业要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对于正确使用AI的认知?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小学教师及相关专家。

北京多所中小学首次布置AI创意寒假作业

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不少学校的寒假作业围绕春节这一主题展开。北京市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在这项作业中融入AI元素,以“京彩新春 智创未来”为主题,有梯度地设计了AI趣绘春节、AI乐探春节、AI智创春节、AI慧研春节四项任务,让不同年级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

“鼓励AI技术尝试,倡导家长支持、学生主导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孩子们积累经验、提升素养、激发创造力的宝贵经历。”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赵亚萍说道。

北京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的寒假作业之一则是以“童心绘家乡”为主题,鼓励孩子自主创作与主题相关的绘画作品,表现方式不限,其中特别提到,高年级可使用AI绘画。

这项作业也对AI绘画的实施步骤做了详细操作提示及说明,文字描述、AI图像生成、评价与调整、感受体悟……此外,还需要学生在提交AI作品的同时,提交一份心得,内容包括提交给AI的文字描述(最终版)、对AI生成图像的评价,以及在使用AI绘图并不断修改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北京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陈辉告诉记者,学校在设计这份作业时,希望孩子们的创意表达充分展现的同时,实现AI跨界应用拓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构思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也在寒假作业中作出大胆尝试,面向学校科技社团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星际筑梦科考纪”AI创意作品征集的作业,引导学生围绕外星科考站的建设,从信息科技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科考站的各个方面提供支持。

这项作业需要学生最终完成AI插画和海报或者AI视频。AI插画和海报要展示外星科考站的设计概念,包括环境改造、生态保障等方面;AI视频要通过动画演示或实物录像的形式,详细介绍科考站的功能布局、运作原理等。

“这也是学校首次进行AI创意作业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信息科技教师杨娜告诉记者,“国家倡导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进行应用,我们先从小范围的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试点,通过提供资源和分享课程,看看孩子们学习使用AI工具的效果,后续再根据情况在更大范围的课堂上普及。”

记者了解到,黑芝麻胡同小学在今年的寒假作业中也鼓励学生们尝试使用AI。例如,五年级学生的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两门学科布置了跨学科作业,让孩子们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春节创作一副个性化专属春联。“在春联中,可以融入家人的名字、寓意吉祥的话语。”

黑芝麻胡同小学信息中心主任郝君告诉记者,这是学校第一次布置AI创意作业,老师们仍在探索中。实际上,除五年级对AI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外,其他年级虽未明确,但同样鼓励学生在假期实践活动中自愿应用AI辅助完成任务。“我们希望借助此次假期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应用AI的意识,同时了解学生对AI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之后再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和普及教学。”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赵亚萍指出,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从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以及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大趋势来看,未来AI素养是创新拔尖人才必备素养之一。“这决定了孩子们必然要接触和使用AI,要主动适应,而如何正确使用是大家面临的实际问题。”

她进一步指出,“现在很多AI工具都很便利,但它们都有两面性。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像高中生、大学生那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不让AI替代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地使用、创造性地使用。”

赵亚萍发现,要使用AI,首先要会提问、会思考、会筛选。例如,不经思考让AI产出内容,它生成的内容会比较泛化,需要使用者不断审辩、反馈、提问,批判性地与AI不断磨合。基于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更要给予细致的指导。

因此,这也对作业设计者提出了较大的考验。为减少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依赖,教师要逐步增加学习深度,设计有创新性的学习任务,设计开放性问题,更加强调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向更高的层次提升。

“对于教学模式创新,很多老师的专业能力还达不到,一方面缺乏内驱力,另一方面也缺少专业指导。老师首先要成为AI的使用者,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意识,这是最为关键的。”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丁玉海表示。

以北京十二中附小的“AI慧研春节”作业为例,作业要求中明确了操作流程,首先要求学生通过AI大数据分析工具,收集不同地区近五年春节期间的消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趋势和变化规律;其次,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研究春节文化在国内外传播的路径和方式,绘制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并举例说明不同地区对春节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最后,还需要学生利用AI翻译软件,将自己撰写的研究报告翻译成英文,并在网上与其他国家的小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收集反馈意见,对报告进行优化。

“AI工具只能在每一个流程中协助学生完成部分工作,是不能完全替代孩子‘一键完成作业’的。作业暗含的步骤和流程指导,让孩子们在每一个步骤间学会思考,学会借助工具提升作业品质。”赵亚萍解释道。

“小学生不像成年人能够熟练使用智能工具,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寒假作业,让孩子们明白人工智能真的与生活密切相关,从简单的AI绘画开始,让AI这一抽象名词变成学生们的具象行为。”陈辉指出。

陈辉也存在对于孩子们直接借助AI帮忙做作业、对AI产生依赖的担心。因此,学校在设计这项寒假作业时,尽可能地通过详细的步骤提示、提交活动心得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AI绘图,强调和关注思考、修改的过程。

防止惰性思维风险,规避学生过度依赖AI

2024年末新京报面向全国教师发起的一项关于AI赋能教育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1%)的受访教师认为,人工智能产品在教育场景的使用非常重要,另有26%认为比较重要,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认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积极作用。

然而,教师群体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疑惑,其中,68%的受访教师的担忧之一是“学生过度依赖工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受访者对于学生使用AI工具,鼓励和担忧两种态度并存。

孩子直接拿AI写作文怎么办?孩子直接用AI获取试卷答案怎么办?孩子过于依赖AI丧失独立思考怎么办?……这也是家长、老师及教育界的共同担忧。

“当把很多思考或学习任务交给人工智能时,要考虑到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可能产生的惰性思维风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指出。

实际上,对于中小学生的电子设备使用,不少家长保持警惕,而学校在设计作业时也考虑到这一问题。记者注意到,不少学校在布置AI创意作业时,特意强调“自愿选择”等字眼。

陈辉告诉记者,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家长更关注低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问题,使用电子设备的条件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完成AI绘画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因此学校更倡导高年级同学尝试;对于低年级学生,家长支持且愿意帮忙固然好,如果家长对使用电子设备有担忧,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电子设备的使用在家庭中本身就存在顾虑,部分家长还是不太能接受AI陪伴孩子。这个意识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丁玉海说道。他进一步指出,这么多年的信息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孩子还是没有学会将电子产品作为工具,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消费品,玩游戏、刷视频、社交……电子产品在推动孩子更多发展上没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赵亚萍看来,解决这一问题不能靠“堵”,阻断孩子使用并不现实,不如引导孩子把电子设备当成工具,有效进行使用。“家长和学校不如在日常场景和常态课堂中主动引导,用正确观念和方法抢占孩子大脑。”

“我们会与家长探讨AI应用,跟家长先达成一致,让家长正面引导孩子,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AI。此外,在小学高年级的常态课和跨学科学习中,老师会适时融入AI使用教学,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正确引导,孩子有了正确的使用体验,自然会迁移经验,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向引导。”赵亚萍说道。

余胜泉关注到了一系列现存的问题。他认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与思维体系,若一味依赖认知外包学习,可能导致思维短路。“如此,学生会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逐步丧失创造和主动成长的内驱力,以及认知逐渐肤浅与碎片化。”

对此,他建议,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阶段,构建分龄分层的AI教学应用规范,并引入与学段适配的AI工具认证制度。此外,他提出,要在教学中设计启发式交互模式,通过引导性提示和多元视角激发学生思考,避免AI工具直接解答。在课程设计中嵌入批判性思维训练,增加AI生成内容的评价与反思环节,提升学生的分析、验证与重构信息能力。设计认知增强型任务,引导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保持深度思考,对AI输出进行验证、归纳和改进等。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翟永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