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以全省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工作方案为指引,积极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以“党建惠企 产业协同”为突破点,推出了“政策包、服务包、资源包”在内的一揽子计划,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实现了党建引领再强化、企业发展再提质、产业协同再提速,助力全市工作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策包”应纳尽纳,增强非公企业认同感。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机制、政策、合力”三管齐下,形成亲企惠企“政策包”。健全完善多级联动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市委“两新”工委规范运行,用好“两新”工委工作机制,推动28个委员单位履职尽责。推动14个镇街区“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全覆盖,全部下设具有孵化功能的“育新”支部,配强专业力量,形成条块结合、区域托底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推动单独建立党组织,重点非公企业单建率达80%以上。及时出台强企惠企扶持政策。结合省、市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凝心聚力·共企未来”惠企专项行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十二条措施》《关于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开发区“两新”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通过实施思想强企、组织联企、服务助企、治理兴企、联建共建、我为企业办实事等六大行动,不断释放“党建红利”。统筹凝聚多元参与共建合力。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工信、行政审批、商务、发改、市场监管、财政、优化营商环境等40多个部门和14个镇街参与进来,形成多元参与良好局面,营造亲企惠企营商环境。


“服务包”应有尽有,增强非公企业获得感。立足长远、贴近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平台为依托,形成扬长促短“服务包”。积极打造学习交流平台。针对企业家群体基数大的实际,以全市“两新”组织党员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为载体,为全市企业家搭建同学习、共进步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有专业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企业党员轮流现场授课,先后帮助60多位企业家理清发展思路、开拓产业视野。积极打造产业互助平台。针对工业产业规模大的实际,以党建惠企产品推介活动为示范,为全市企业搭建产业互助平台,先后为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矿业采掘、智能制造、水泥建材、化工合成、交通运输等8类产业、36家企业提供产品推介服务,产业协同效应明显。积极打造提质攻坚平台。针对新型工业化强市重点建设方向,以新型工业化提质攻坚平台为载体,借助部门基础服务资源,瞄准“供需、创新、产业链、区域、要素”等5大产业协同着力点,指导相关部门编印《产业协同“随手查”指导目录》,汇总310多家企业信息,通过“随手查”小程序帮助企业“掌上相约”、产业“网上协同”。


“资源包”应融尽融,增强非公企业归属感。兜底服务、挖掘潜力,本着“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的原则,整合相关资源力量,形成集人、财、物于一体的“资源包”。配强配齐人才服务队。从涉企部门、产业链专班、驻地镇街选派党员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充实“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党建指导员队伍、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先后选派党政领导干部80余名、党建指导员300多名、企业服务专员2100多名,盯上靠上、随叫随到,为全市800多家非公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汇聚做大资金“蓄水池”。积极协调企业管理费、财政、党费等相关费用,确保每个党组织每年党建工作经费不低于3000元,支持非公企业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协商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形成金融惠企惠商战略合作联盟,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行业产业协同增效。推进建设党建“能量场”。推动机关、镇街、社区党组织以及龙头企业向非公企业党组织开放活动场所、配备活动设施,先后“量身打造”活动阵地20余处,让非公企业党建有了“好去处”,赢得了非公企业家的广泛赞誉。


下一步,肥城市将持续做好“党建惠企 产业协同”文章,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全力助推产业链配套协作、企业稳产扩销,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拓市场、稳增长、提信心、谋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胡超 陈鹏)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