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上级部门的减负“真问题”,乡镇干部却不敢填写!

碧翰烽/文

据媒体日前报道,有的上级部门将整治“形式主义”打包成一项专项任务“甩”给基层,导致基层“自己上报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基层为此可能不敢提“真问题”,或者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诸如撤牌子、减微信群,等等,都会作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成效予以展示。

与此同时,涉及上级部门的“真问题”,如频繁“迎检”,工作任务摊派、多次召开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动员会、文件不经筛选,击鼓传花式流转,身处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却又不敢填写。

本来,基层减负工作最应该是上级部门的责任,至少要从上级部门着手进行整治,因为形式主义的负担主要是从上而来的,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但正如一些“部门工作属地化”的倾向,本属于部门职责任务的事情,也通过属地管理层层下沉到了基层。

所以,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基层减负工作也就成了基层的工作。一方面,基层组织要提供减负的工作成效,包括以数据、经验、总结等形式进行汇报或上报;另一方面,为了推进基层减负力度,还可能要求基层随时上报减负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最担心的是基层提了问题,结果又返回到基层自己整治。

此前,关于群众诉求、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的治理,也存在基层“自己上报、自己解决”的问题。因为一些问题原因复杂,涉及面广,职能职责又掌握在相关部门手里,基层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职权等资源,需要上级部门予以解决,但有的上级部门也推诿扯皮,往往以属地管理原则再度打回到基层。

还有,有的问题矛盾一旦上报之后,还会被上级部门以问题清单的形式,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基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这反而给基层增加了压力和负担,问题越上报越复杂。

如此之下,一些问题隐患,基层干脆不上报了。能解决的就上报,不能解决的干脆压着不上报。这使得一些问题隐患被掩盖,久拖不决,甚至可能问题拖大,不出事则可,一出事就比较麻烦。

因此,涉及到基层工作的许多问题难题,需要认真加以调查研究,不能继续采取原来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而要创新现代法治治理理念,真正从源头、制度层面予以破解。

就拿基层减负工作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开会、发文、督查、检查、问责等层面,而要重点在减负、赋能、放权等领域下功夫。

尤其是赋能,要真正将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倾斜,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在法治供给方面给基层赋能,涉及到基层的政策法规,要多征求基层群众意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最大限度与维护群众利益相一致,防止矛盾冲突;要在数据治理方面动真格,共享数据已然是老生常谈,需要下决心、真共享。

还有就是放权,基层工作千差万别,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特点,不可能做到千篇一律,不能简单实行“一刀切”,还是要充分相信基层、尊重基层,将好事、实事让基层去做,给基层充分的自主权、积极性,从而不断融洽基层干群关系,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动员、引领群众的能力水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