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21日,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海菜花开》校外巡演首站来到云南大理,通过话剧艺术形式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新时代科学家和教育家精神,致敬为生态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原创话剧《海菜花开》由交大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以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事迹及其团队扎根西南20余载、矢志治理洱海的经历为主要内容,展现和讲述以孔海南教授和团队为代表的教育科技工作者,与当地携手并肩,潜心治理洱海,让“水质试金石”海菜花重现洱海,并且通过洱海治理推动当地的居民改变生产方式,从“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讲述新时代“老人与海”的感人故事,塑造展示新时代的“大先生”形象,带动更多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投身“绿水青山”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经过数年的打磨与升级,原创话剧《海菜花开》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重点推介剧目。

洱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上海交通大学挂职干部许勇表示,今天观看了《海菜花开》话剧,非常激动。作为海菜花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实践者,非常高兴的向大家汇报:在交大保鲜技术的支持下,洱源县目前已经将海菜花销往了全国17个省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海菜花“产研销”一体化模式指引下,我们将努力打造更多海菜花深加工产品,把海菜花产业做大做强,不仅让海菜花称为生态之花,也可称为致富之花。


此次《海菜花开》在云南大理的成功演出,不仅是对交大师生美育成果的一次展示,更是对洱海生态保护成果的一次致敬。多年来,科学保护治理,守护了洱海一泓清水,美丽的海菜花,见证了洱海的水质变迁,更见证了一代代交大“治水人”的辛勤耕耘。

上海交通大学从2003年开始参加到洱海保护工作当中,1000余名交大师生先后驻守当地,攻关洱海水污染治理,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将洱海生态治理工作与定点帮扶洱源县工作相结合,先后牵头组织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发一系列治理技术并广泛应用到洱海流域。

作为话剧《海菜花开》中孔海南的扮演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洱海之路,耳畔的每一句讲述和口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有了近在眼前的鲜活印证,我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惜之感也蓬勃而出。这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以快闪演出和亲历者现场讲述相结合,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明白了只有以“绿水青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才能确保其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民生福祉。正如同我在《海菜花开》剧中饰演的孔海南教授所言,我们要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投入到洱海流域和祖国万千江河的保护事业当中,才能让海菜花永远盛放。

2013年开始,上海交大承担了定点帮扶云南省洱源县的光荣任务。十余年以来,上海交大秉持“扶智为主,全力而为”的工作原则,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广大校友共同参与,广泛吸收社会爱心资源支持,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培育发展了一批优质帮扶合作项目,助力洱源县产业绿色升级发展,不断加深上海交大与大理洱源的兄弟情谊。巡演期间,交大师生赴洱源县参访学习,考察了交大乡村振兴洱源基地、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依托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践经验,让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更加可感可知、生动鲜活。


沪滇两地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开展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研究探索和实践,为科学保护治理洱海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其中“十一五”期间洱海研究成果获评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学校持续加大科研与人才投入,在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于2021年10月正式获批建设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以洱海为核心观测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洱海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定点帮扶工作来促进上海交大的学科提升发展。

洱海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行动,上海交大将继续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并将其作为对洱源县定点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落实,积极引导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发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将一方青山绿水转化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久久为功,为洱海守得一片水清月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