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2日),《文汇报》专题刊登了长宁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长宁建设,为长宁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中山公园商圈


长宁区平安志愿者



参观少年法庭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立法意见征询会


长宁东虹桥蓝鲸护企工作站


宪法宣传日接待活动


2024年,长宁区按照市委政法委、平安上海建设协调小组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综治中心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为抓手,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长宁建设,为长宁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抓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首要性工程,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以全国两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七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为工作任务,统筹推进辖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提升公共安全防控能力水平,确保群众更安宁。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大力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一是严厉打击严重违法犯罪。2024年以来,全区报警类110、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刑案立案数同比下降,电网诈接报既遂数、立案数同比下降,交通秩序类110及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二是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三是强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全区电网诈立案同比下降。全面推进街镇反诈中心实体化运作,全区各街镇均已通过市公安局街镇反诈中心实体化运作验收。指导各街镇对辖区电网诈案件开展分析,形成“一街镇一档案”。以平安志愿者为基础,组织区内物业保安、绿化保洁、银行工作人员、电信工作人员组建反诈志愿者队伍,并配备“反诈志愿者”袖标,切实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劝阻和宣传工作。四是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指导各街镇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防范工作,及时分析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采取坚决有力措施,遏制案件多发。

强化社会面防控基础工作,筑牢社会治安防线。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牵头各街镇以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强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严防极端案件。一是规范化街镇综治中心建设。对各街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多次调研,各街镇基本明确“1+6+X”工作模式,即1个中心、6大功能区、X个特色功能。各街镇综治中心明确例会机制,平安办、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定期研究会商涉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中心各工作室根据任务具体落实条线工作。二是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围绕“校园霸凌”、加装电梯、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大排查、大起底,并妥善进行化解,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重要节点及时提醒街镇关注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强化前端防范管控,及时发现、消除、化解风险隐患,切实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完善信息报送机制,辖区内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火灾事故、入民宅盗窃案件、案值较大的电网诈案件,各街镇明确专人专门负责信息报送。三是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抓好平安志愿者巡防守护工作,广泛发动平安志愿者参与元旦、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工作以及重要节点社会面巡逻守护工作,确保平安有序;鼓励平安志愿者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依靠和发动长宁区平安志愿者,在日常巡逻、宣传走访等开展社区服务过程中,收集矛盾纠纷线索,及时上报社区居委,做到提前落实防范化解措施;抓好工作保障,对2024年刚参与管控工作的新人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平安志愿者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抓好工作纪律,对平安志愿者上岗协勤的情况开展检查督导,提高平安志愿者的“到岗率、出现率、有效率”,鼓励平安志愿者积极、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消除安全隐患。

发挥平安长宁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发挥平安长宁建设协调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压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推动形成平安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健全平安建设机制建设。制发《2024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要点》,与平安建设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街镇签订《平安建设责任书》;完善平安办主任季度例会制度;开展平安创建工作,2024年年初开展2023年度区平安(示范)小区、区平安(示范)单位创建,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情况作为衡量“平安社区”和“平安单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评选出一批区平安(示范)小区、区平安(示范)单位。二是完善平安建设考核细则。聚焦主责主业和区各部门细化考核内容,确保考核指标、考核分值和考核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于2024年年底为各街镇分别出具平安建设“体检报告”。三是不定期开展平安建设督导。通过通报“报警类110”、刑事案件、诈骗案件、电网诈案件、命案等社会治安重要数据帮助各街镇为自己精准“画像”;不定期对各成员单位、各街镇开展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薄弱环节,督促整改,确保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长宁法院 点燃“法治薪火” 护佑孩子成长

40年来,长宁法院持续探索创新,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路上不断解决新难题、创立新机制、赋予新内涵,守护无数孩子健康成长。

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少年犯合议庭”,创造性提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工作原则,后来这些都被作为指导少年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则延续至今。这一举措也推动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发展。1987年,长宁区在全国首次提出少年审判“政法办案一条龙”工作思路并付诸实践,凝聚政法各部门合力,实现从“少年审判”到“少年司法”的延伸。长宁法院的探索创新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重视和支持。1988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在上海召开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成立少年法庭是刑事审判制度的一项改革,有条件的法院可以推广”。次年,长宁法院与妇联、民政等部门共同创办全国首个“为孩子父母学校”,采取“集中教学、分散开庭”的办学模式,帮助离异父母作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理性选择。在此基础上,长宁法院少年法庭又创新实践了“庭前调查”“庭中出庭”“判后观护”三位一体社会观护工作机制,以确保良好的审判效果得以长期维系。

2018年底,长宁法院少年法庭率先完成机构重组,成立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构建了“大家事”少年司法新格局,并配套打造“司法+”未成年人融合保护网。

在司法+政府层面,建立了上海首个性侵人员名单库,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在全国首次激活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村居委监督、指导、帮助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规定,实现监督端口前移;打造困境儿童公职监护托底机制,强化公职监护履职监督。

在司法+社会层面,率先联合民政部门建立困境儿童临时庇护所;建立社会观护制度,委托社会观护员调查未成年人案后情况;创办探望监督场所“青梓荟”,为离异父母提供专门专业的子女探望场所。

在司法+家庭层面,建立强制亲职教育制度,督促子女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引人公证处、善意第三人担任财产管理人,探索未成年被监护人财产保护新路径。

在司法+学校层面,组建梯队化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未来,少年法庭将进一步探索实行“三合一”审理模式,分别组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团队,并配套创新刑事法官接受民事、行政辅导,民事法官接受刑事、行政辅导,行政法官接受刑事、民事辅导的交叉培养机制,力求将少年审判的法官培养成“全科医生”。

长宁检察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实践

长宁区检察院积极参与全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让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监督,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实践中的生动体现,确保司法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为社会广泛关心,办理此类案件过程中,长宁区检察院邀请社会公众代表全过程、实质化参与办案。如,对环境损害公益诉讼案件中涉及的替代性修复方案,主动听取人民监督员、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的意见建议,最终结合根据上海气候、土壤特点栽种本土化植物的建议,形成更为规范、科学的环境损害赔偿费用使用方案。

“社区公开听证”是参与民生类公益诉讼的最直接方式。公益检察室主任叶兰君在办理电动自行车及充换电柜消防安全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首次尝试在古北市民中心召开公开听证,就电动自行车换电柜经营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事实及行政机关履职情况开展集中评议。

2024年,长宁区检察院配合市检察院还就《水法》《金融稳定法》《民营经济促进法》《文物保护法》等提出书面立法建议,通过立法点上报全国人大法工委。不论是立法前还是立法后,长宁区检察院都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检察工作全过程。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授权检察机关开展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该部法律出台并正式实施前,长宁区检察院举行“75号咖啡”法律沙龙,对其中如何用足用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增设的公益诉讼条款等进行了充分研讨,更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妇女权益保障合力。

长宁区检察院持续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以检察履职推动民生改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特殊人群而言至关重要。长宁区检察院抓住长宁争创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契机,对多家大型综合商场、苏州河沿岸等开展联合调查,发现部分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梯存在基础设置不规范、无障碍引导标识缺失、无障碍呼叫按钮无响应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召开听证会,共同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管用的整改方案。近年来,健身机构“跑路”引发了不少预付卡纠纷。长宁区检察院对全区开展预付费消费卡业务的体育健身机构进行排摸,发现多数体育健身机构均未与协同监管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对接并公示信息对接标识。对此,检察官听取多方意见后,建议相关监管职能部门通过约谈经营者或其主要负责人等方式,要求经营者限期予以整改。同时,检察官针对相关企业开展培训,为其作法律义务和责任解读。

长宁公安 守护宜居宜业的平安城区

夏末秋初,“上海荟聚”盛大开业,迎来日均8万人次以上的大客流。打卡游客人头攒动,周边道路车流如织,商场内外依然能秩序井然,折射出的是长宁营商环境更加优质,市民高品质生活更有保障,这离不开长宁公安的长期努力。

2024年,长宁公安分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紧紧围绕“三个世界一流”目标,持续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全力以赴“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发展”,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助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

长宁公安分局以“砺剑”系列行动为抓手,高频开展集中清查整治和“小切口”行动,持续净化全区治安环境,实现“在安安静静中保持太太平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成功破获全国首例特大非法经营证券融券业务案、医保诈骗团伙案等一批高质量案件。为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长宁公安分局持续探索深化“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8万余起,未发生一起“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长宁公安分局持续擦亮护企发展“金名片”,在全市率先成立“蓝鲸”护企工作站,协助企业开展内部风险防范,化解涉企纠纷,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开展企业法治宣传,提供“面对面”“管家式”服务,为护航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公安法治服务。

“金虹桥蓝鲸护企工作站”“东虹桥蓝鲸护企工作室”“上海硅巷蓝鲸护企工作室”相继成立,形成了覆盖东部街区、中部楼宇、西部园区的“一站两室”警务工作服务体系。成立至今,“蓝鲸”护企工作站已累计开展企业走访300余次,发现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漏洞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80余条,侦破各类涉企案件110余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亿余元。

长宁公安分局坚持将公安政务服务置于全区经济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2024年11月,长宁公安“宁才”计划全面启动,由专业警种民警组建起的工作专班和服务团队,围绕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致力于提供“更省心、更便捷”的公安政务服务,提升长宁人才发展竞争优势,助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长宁区司法局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人民城市建设

2024年,长宁区司法局全面推进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广法律科技应用、展示法治文化魅力、打造法律服务品牌、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推动平安长宁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

在深化改革中不断突破。长宁区“一照(证)多址、一址两证、一址两用改革”经验获评首批“法治上海建设入围品牌”,“全国首个航空争议一站式解决平台”获评上海法治建设十佳提名优秀案例。释放法治大虹桥引领效应,推出23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成立长宁区首批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启用“大虹桥法治会客厅”,与“蓝鲸”护企工作站、最虹桥新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彩虹桥法治工作站、市场监管合规指导服务站等平台,共同构成法治要素集聚、服务功能叠加的“最虹桥”法治高地。扎实推进法律科技应用全区“十项行动”,成立区法律科技应用与发展联盟、法律科技联谊社等合作交流平台,共促法律科技创新。

持续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高效能治理。长宁区政务服务持续优化,于2024年打造全市首个司法行政电子政务服务应用平台,颁出首张长三角跨省通办律师执业证;政府监管不断发力,建立全市首个专业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所,颁发全国首张外商独资购物中心业态综合许可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中持续释放法治引领和推进作用。依法行政能力整体提升,启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抓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法治督察、专项整治、案卷评查等常态化监督。

积极在法治轨道上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长宁区出台《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法律风险防范指引》,逐步建立健全民生实事项目全流程法治保障机制;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新跨越,在全市首推预付费领域“公证提存”资金监管平台,将更多法治创新优势转化为现代化治理优势。结合“15分钟美好社区生活圈”建设,打造法“智”商圈、户外工作者法治驿站、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舱等基层服务场景。

在“三所联动”机制基础上,打造具有长宁特色的“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2024年,通过“三所联动”机制成功调处各类民间纠纷8246件,调解成功率达96%;区诉源治理中心引入4家专业商事调解组织,新设金虹桥商事调解委员会,辐射商圈楼宇。优化法治观察体制机制,推动法治观察点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动,2024年征集基层法治观察建议共266份,推动一批有关公职监护、无障碍城区建设、公证遗产管理等法治观察建议成功落地转化,相关成效作为区级实例被纳入“上海人民城主题展”。深入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区190名法治带头人、584名法律明白人实现189个居委会全覆盖。深化司法所法治赋能基层治理试点,天山路司法所《打造法“智”商圈服务企业发展》项目获评“司法所法治赋能基层治理示范项目”。


资料来源于文汇报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