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制作好的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在一声声忙年歌谣里,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自腊月开始,无极县西东阳村的李根法和伙伴们便忙碌起来,他们做出一个个香甜酥脆的糖瓜,让空气里飘起了年的味道。

李根法今年68岁,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极东阳糖瓜的第五代传承人,到现在制作糖瓜已有46年了。看似小小的糖瓜,制作工艺却讲究、复杂,需经过配比、发酵、淋糖、熬糖、拔糖等多道传统工序,还需要寒冷天气的配合。

1月21日早上4时左右,李根法和伙伴们开始了准备工作。“做糖瓜是个体力活,现在一天只做上一锅。”李根法说。他们将提前备好的玉米面蒸熟,后加入一定比例的大麦芽进行发酵,完成这些步骤就到了下午。这时候也迎来最重要的熬糖环节。“这个过程既需体力,又需技艺。”李根法说,因为锅下有火,大概4个小时的翻炒不能停歇,不然容易糊锅。这一环节需要四人接力式重复搅拌上千次,一人控制火候适中,直到糖稀的颜色从土黄变成微黄,质地逐渐凝固,这才到了出锅的最佳时机。

炒后的麦芽糖温度可达100℃以上,待麦芽糖在户外凉至手可触碰,便进入到拔糖环节。作坊内,只见李根法和师傅们把糖挂在木钩上,靠着臂力,在弥漫着水汽的作坊里反复折叠抽拉,将拔好的糖捋得均匀顺滑,凭借经验来回对折几次形成糖片,再经过上下合缝,形成一个长约3米的中空糖管。

“来来,让一下,糖瓜来了。”李根法和另一位师傅两人将糖管抬出室外,借着冬日夜晚的寒意,将其迅速拉制成约5米长的细杆,糖管逐渐变硬,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利落地用剪刀剪出一个个酥脆的糖瓜。一冷一热中,漂亮的糖瓜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李根法说:“做糖瓜最早得等小雪节气以后,每年也就做上两个多月。”腊月时节的夜晚时分,李根法家中便弥漫着糖瓜特有的香甜气息,吸引着远近的人们前来品尝和购买。李根法的糖瓜作坊一天可以做出150斤左右的糖瓜,腊月二十三以前已经有一千斤左右的预定订单,有供货商来收购的,有公司老板统一购买的,也有大家散买的。

从灵寿县赶来的米先生,是这里的老顾客。“我最开始买他家的糖瓜,是经朋友介绍的,现在连续买了五六年了,每当快过年的时候,我都盼着吃这个。”米先生说,虽然现在有了各式各样的糖果,但使用传统工艺做出的糖瓜,很有小时候的味道,他每年都在这个时候特意跑来购买。

在李根法小时候,村里有好几家糖瓜作坊。每逢腊月,李根法都和伙伴们走街串巷,甚至跑到别的村子里进行叫卖。随着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加上纯手工制作糖瓜比较累人,渐渐地,只有李根法一家年年坚持手工制作,为大家带去“年”的味道。

“我们之前尝试着买过机器,但拔糖的效果并不太好,没有那种匀实劲儿。”李根法说。力道影响口感,而人能根据经验控制拉扯的力度和次数,让糖条变得有韧劲。

俗话说,无糖不成年。糖瓜,是一年一度的季节性食品,吃上糖瓜,就代表着年就要来了。无极东阳糖瓜,这份坚守了一百多年的传统味道,承载着人们对“年味”的记忆。“只要有人愿意吃,我就愿意一直做下去。”李根法说,希望大家吃了糖瓜,都能在新的一年收获幸福与甜蜜。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毛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