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百年风云史:刘裕与拓跋焘缘悭一面
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近五百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这段时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分裂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从军阀割据、诸侯混战到胡族南下、狼烟遍地。
忠诚、背叛、权术、智谋、战争在这个时代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华民族在这个血与火的洗礼中磨砺、锻造、重生。
一代代战略家、政治家、权谋家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追逐求索,最终随着历史的滚滚洪流东逝而去。
历史的精彩在于既有乱世枭雄的交锋逐鹿,也有一些绝艳精才因为时代交错失去同台较量和龙争虎斗的巅峰对决,最终落得缘悭一面,引起后人无数遐想。
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三国群英交汇的遗憾,但南北朝之初,宋武帝刘裕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缘悭才令人扼腕。
因为诸葛亮与郭嘉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终究是谋臣智囊,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君主效力尽瘁,却少了一些雄才伟略。
而刘裕与拓跋焘作为南北两大集团的君主,才是独领风骚的主角。
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既有对刘裕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追忆怀念,也有对拓跋焘“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艳羡。
然而刘裕在420年代晋称帝,422年病逝,拓跋焘则于423年登基,两人相差仅一年可却错过了巅峰对决。
两人孰强孰弱给无数历史爱好者留下遐想的空间,如今只能从两人的履历生涯中窥探一二了。
刘裕:开辟南朝,打遍天下无敌手
毫不夸张的说,南朝刘宋的缔造者宋武帝刘裕在晋末南朝初期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他从十六岁从军一直到去世,打了四十年的仗,从来没败过。
不管是军事指挥还是对阵单挑,几乎把所有对手送进历史垃圾堆,绝对称得上魏晋南北朝武力值第一人。
363年,刘裕出生于贫寒人家,靠亲族接济才得以长大,关于刘裕的形象,史载:“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
刘裕十六岁加入东晋最精锐的北府军,从此开启其戎马生涯和打怪升级模式。
1.初出茅庐,平定孙恩叛乱。399年,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席卷东南八郡,朝廷下诏平叛。
然而地方州郡根本无法抵挡义军进攻,很多郡守被斩杀或弃城逃跑,朝廷只能命北府军平叛。
当时的刘裕在北府军首领刘牢之帐下担任参军,受其委派,刘裕带领数十人前往侦察,不巧碰上数千义军。
但刘裕丝毫不惧,带着这支不起眼的小分队就杀过去。
一顿战斗下来,刘裕的随从战死大半,但刘裕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直到援军前来,把义军击退,从此刘裕“以十抵千”的佳话就在军中传开。
在此后的两年里,刘裕屡次充当先锋,经常带着数百人的敢死队追着孙恩打。
刘裕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指挥有方,或发动奇袭或设伏击其惰归,连战连捷,打的孙恩见到刘裕就胆寒。
叛军士卒被逼的跳崖投水的比战死的都多,至于孙恩被揍的彻底绝望,于401年跳海而死。
2.大破桓玄,扫除门阀。403年,门阀大族桓玄篡夺晋室皇位,建立桓楚政权。
桓玄意识到北府军是个隐患,为了瓦解北府兵,先是迫害刘牢之,后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危急之时,刘裕站了出来,带领一千多残军起事。
仅仅一个月,刘裕就风风火火打进建康,桓玄卷铺盖卷逃回荆州老家,刘裕则被推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
刘裕做事情的特点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他掌权的第一件事是恢复晋室,然后诛杀了所有反对自己的“江左冠族”,桓玄本人被下属杀死,首级传回建康。
之后刘裕四处出击,扫灭所有桓玄余党,至此整个东晋政坛再无敌手,刘裕本人都督十六州诸军事,成为东晋实际掌权者。
3.攻灭南燕,回平内乱。409年,南燕慕容超继位为帝,慕容超可能出于立威,便派兵南下劫掠淮北,毕竟东晋是被习惯拿捏的软柿子。
不过这次慕容超遇到了硬茬,刘裕正愁没有战功,当即亲率数万精兵北伐,在此之前,祖逖、庾亮、桓温等士族权臣都曾北伐,但无一成功。
可刘裕今天就是要让北方胡人政权认识认识谁是地表武功最强!
不过刘裕入淮北后,为防南燕断后,所过之处皆筑城垒,而慕容超恃勇轻敌,压根没把这支南方军队放在眼里。
刘裕也未遇到像样抵抗,一路直抵山东境内。慕容超决心在这里好好教训一下刘裕,双方在临朐(山东潍坊)开阵势。
刘裕虽然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面对胡人的精锐骑兵,刘裕主打一个以静制动,防守反击。
他以四千辆战车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与慕容氏精骑展开激战,随后刘裕派奇兵乘虚攻克临朐,又纵兵追击大败燕军。
此后刘裕乘胜追击,攻城掠地,把慕容超逼到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孤城,此时的慕容超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悔不该当初招惹刘裕。
在僵持几个月后,刘裕于410年二月攻进广固,杀尽南燕鲜卑族王公三千人,至于慕容超则被押送回师,在建康街头斩首,南燕至此灭亡。
不过刘裕还没高兴多久,岭南的卢循又发动叛乱,一路北上逼进江左。
卢循是孙恩的妹夫,起初被朝廷招抚封爵岭南,卢循趁刘裕北伐决定抄其老家。
但刘裕岂会给他这个机会,刚刚收拾完南燕,刘裕就挥兵南下,利用义军内部矛盾,各个击破,一路平推,把卢循又赶回岭南。
只是刘裕这次不会给卢循活的机会,当即平了他的岭南老巢,卢循无奈之下只能逃往交州(越南北部),在途中投水自尽,与大舅子孙恩可谓“殊途同归”。
刘裕因平叛被任命为太尉、中书监,不过还没喘口气,412年荆州刺史刘毅造反。
刘毅与刘裕同在北府军效力,一直以来并肩作战,但刘毅不服刘裕,内心极度妒恨,意欲谋反。
刘裕表面不动声色,暗地加紧准备,趁刘毅麻痹时突然亲征荆州。刘裕的逻辑很简单,顺者昌,逆者亡,管你之前跟我关系怎样。
既然不服那就较量较量吧。较量的结果是刘裕几乎压着刘毅打。
刘裕先是切断江陵(荆州治所)所有外援之路,然后围城猛攻,一个月后江陵城破,刘毅自缢而死。随后刘裕消灭刘毅残余势力,牢牢控制荆州。
4.西吞谯蜀,北灭后秦。在消灭刘毅后,刘裕已经占据整个长江中游和下游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
412年末,刘裕挥兵向西,打算拔掉谯蜀这颗钉子。这次刘裕没有亲自征讨,杀鸡焉用牛刀!
他提拔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命其率两万精兵伐蜀,并授其锦囊,依计行事。朱龄石自江陵出发后秘密进军,看似漫无目的,谯蜀亦无从探知刘裕的图谋。
到达入川门户白帝城后,朱龄石出其不意,经外水攻向成都,内水设置疑兵吸引谯蜀主力,413年,朱龄石成功灭谯蜀,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
不久,刘裕任命索邈为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刺史,大败仇池国,夺回被其占领的汉中。
就在刘裕所向披靡时,又有一个不知死活的政敌冒出头,此人就是荆州刺史、晋宗室司马休之,司马休之自恃控制荆、扬二州,地广兵强,密谋造反。
当然,司马休之谋反纯粹飞蛾扑火,刘裕在掌握其谋反证据后,于415年捕杀他在建康的子侄,然后亲自出兵荆州,大败司马休之四万大军,直捣襄阳,重夺荆州,司马休之逃亡后秦。
至此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统治。
刘裕之所以要不遗余力的清洗南方反对势力,还是要为自己的北伐大业做铺垫。如今放眼南方已无对手,刘裕遂磨刀霍霍,准备北上,驰骋中原。
416年,刘裕以心腹刘穆之为尚书左仆射,总理朝政,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
此时的北方主要为羌族姚氏的后秦统治,内部叛乱迭起,后秦军队无法抵御,皆望风降附,刘裕一举拿下洛阳。
刘裕的强大攻势引起关东另一政权北魏的担忧。北魏皇帝拓跋嗣(拓跋焘的父亲)害怕祸水东引,派重兵驻守黄河以北,并不时袭扰,迟滞晋军西进,很多晋军将士被魏军杀死。
危急情势下,刘裕挺身而出,摆出历史上著名的“却月阵”。
却月阵,即刘裕在黄河北岸百余步处布下弧形阵,两头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
晋军以七百辆战车,两千兵士携带强弓大弩应敌,魏军大将长孙嵩率三万骑兵猛攻,晋军指挥官朱超石以大弩猛射,给魏军以极大杀伤。
但魏军凭借强大机动性和充足兵源,愈战愈勇,随着双方距离缩短,晋军弓弩失去作用。
千钧一发之际,朱超石命将士将千余张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
由于弧形迎击面小,魏军越向前,受到的杀伤就越大,最终魏军抵挡不住,崩溃逃散,刘裕顺势夺取河南全境,随后率军沿黄河西进,进逼长安。
后秦多次派姚氏宗族出兵抵挡,但在晋军的凌厉攻势下被杀的大败,417年九月,刘裕下属大将王镇恶突破潼关防线,一举攻陷长安,后秦灭亡。
至此,刘裕不仅占据关中、黄河流域的大片北方地区,而且把长安、洛阳两京攥在自己手里,控制疆域为南朝历代最广。
就在刘裕打算经略关中时。不料,建康传来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裕只能回师江南,而长安也在不久后得而复失,被匈奴的大夏政权占领。
420年,刘裕诛杀晋恭帝和司马宗室,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至此刘裕完成了寒门到九五之尊的逆袭。
422年,年近花甲的刘裕计划出征北魏,因为他看到这个日益强大的鲜卑政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统一北方,刘裕打算为后世子孙铲除威胁。
只可惜未等成行就病倒了,这位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武皇帝已是英雄迟暮。
刘裕戎马倥偬四十年,岁月的蹉跎和战争的洗礼还是掏空了他的身体,此时的刘裕意识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于是他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几天后刘裕病逝,一代传奇枭雄就此陨落。
拓跋焘:统一北方,踏破中原战斗狂
刘裕病逝的同年,我们把目光转向北方。
北魏皇帝拓跋嗣封年仅十四岁的拓跋焘为相国,总揽朝政,拓跋焘聪明机敏,应对自如,亲自统领六军出镇塞上。
423年,拓跋焘继位为帝,是为太武帝。拓跋焘出生于408年,比刘裕晚了四十多年。
拓跋焘出生的时候就受到祖父道武帝拓跋珪的宠爱,拓跋珪预言这个孙子一定会继承北魏的事业。而拓跋焘也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北魏的天选之子。
424年,十五岁的拓跋焘面对北方柔然的侵略,不顾险境,独自率轻骑兵征讨,即便陷入重围,仍殊死拼战,逼退柔然。
几个月后,拓跋焘第二次亲征柔然,双方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各自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优势对冲猛攻,但柔然根本不是拓跋焘对手,在留下数千尸首后大败而归。
而拓跋焘收拾完柔然后开启了自己统一北方的征程。
拓跋焘的第一个目标是大夏。大夏前文提到过,是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曾窃取刘裕北伐果实,夺取长安。
刘裕死后不久,大夏就因王位继承争端陷入内乱,拓跋焘闻听,带上骑兵就开打。
426年,拓跋焘出兵大夏,当时正值寒冬,河北北部天寒地冻,风雪凛冽,拓跋焘如天兵下凡,悄无声息的直捣大夏都城统万城,匈奴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当然,拓跋焘除了骁勇善战,而且深谙兵法韬略。
427年,拓跋焘二攻大夏,事先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后以少量骑兵示弱,引诱匈奴军出击,随后聚而歼之,一举拿下统万城,俘虏皇帝赫连昌。
此后三年里,拓跋焘席卷关中,灭亡大夏。此后,从430年至439年,拓跋焘开启征服模式。
他风卷残云般消灭仇池国、北燕、北凉等政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十六国纷争混乱局面,成功统一北方。
具体征服过程没有太多险象环生和谋略较量,拓跋焘主打的就是快速机动,在强大的北魏铁骑蹂躏下,北方各胡族政权撑不过两回合,可谓一剑封喉。
在统一北方的同时,拓跋焘还时不时“照顾”下北方邻居柔然,从424年至449年的25年时间里,拓跋焘13次进攻柔然,无往不胜,几乎把柔然按在地上摩擦。
在此期间,拓跋焘深入漠北,最远曾派军追击至贝加尔湖,迫降柔然诸部数十万,俘获牛马百万匹,气候恶劣、严酷荒凉的蒙古高原几乎成为拓跋焘的跑马场。
最终把柔然打的“怖威北窜,不敢复南”, 从此一蹶不振。这是继汉武帝重创匈奴后,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集团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除了扫清外患,拓跋焘对内部矛盾也毫不手软。由于北魏是鲜卑族政权,拓跋焘为满足征伐需要,对其他胡族和汉人征收重税,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445年,关中地区爆发盖吴领导的武装起义,义军规模一度达到十余万。
针对义军规模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拓跋焘采取坚壁清野、分兵牵制、各个击破的策略。
他利用当地豪强建立壁垒,隔断义军彼此间的联系,然后以轻骑兵发起突袭,一口一口将义军全部吃掉,几个月时间便镇压了叛乱。
在拓跋焘统一北方的同时,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兴兵北伐,意图恢复乃父的荣耀,只可惜拓跋焘不会让他圆梦。
面对宋军分兵来袭,拓跋焘一面命令死守城池,拖延宋军脚步,另一面以骑兵迂回穿插,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路宋军,待打乱宋军进攻节奏后,再实施围堵包抄。
宋军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尤其在450年第二次北伐时,拓跋焘向南长驱直入,纵深穿插,宋军几乎望尘崩溃。
一时间“诸将奔退,莫不惧罪”、“百守千城,莫不奔骇”,投降及被杀者不计其数,宋军防线收缩至长江以南。
至此,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而刘义隆只落得了“仓皇北顾”。然而在452年,北魏因皇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拓跋焘被宦官暗杀。
刘裕与拓跋焘孰优孰劣
刘裕420年代晋称帝,422年病逝,拓跋焘423年登基,前后仅差一年,两人也错过巅峰对决。假设一下,如果刘裕能多活几年,他的对手就是拓跋焘。
刘裕和拓跋焘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启了一个时代。
前者出身寒族,四十年时间里灭孙恩叛乱,诛除门阀、宗室和军阀等割据势力,灭南燕,平谯蜀,除后秦,吞岭南。
后者出身皇室,三十年时间里平柔然,灭胡夏,亡北凉,破北燕,镇压盖吴,饮马长江。
刘裕主张把握全局,出奇用诈,避实击虚。战前对兵力部署、开战时间考虑周全,慎重决策,重视选择主攻方向,力避腹背受敌,强调多路围攻,反对孤军突进,对强敌来攻,先固守养锐,待其惰怠,伺机袭破,对溃逃之敌,务求全歼。
拓跋焘注重军队精神建设,北方游牧射猎生活锻炼了鲜卑人健壮的体魄、剽悍的性格,他强调“尽忠竭节”,发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勇精神,同时骑兵和骑射也是克敌致胜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长途奔袭、高机动性的优势给予敌军重创。
如果两位雄主战场对决,鹿死谁手未可知。可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式话题供人们遐想。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两人分别统一南北方,开启历史新纪元,使无比纷乱的两晋十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为中华大地由乱到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