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清晨,冬日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闵行区博物馆门前的寒意,闵博南侧大门却已难得地完全敞开,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三天后,这里即将拉开 “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 的帷幕。

当日,来自13个博物馆的共132件(套)珍贵文物,历经长途跋涉齐聚于此。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展品,究竟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来到闵博?它们又将如何在展厅中重现大唐盛世的辉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这场特展的布展现场。


“文物总动员”

跨越山海的奇妙之旅

记者看到,在闵博南门外停放着三辆厢式货车。其实,它们都是专业的文物运输车。此次展出的文物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出发,搭乘专车,历时三周,在1月19日傍晚抵达闵行。它们一路途经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宁夏江苏等地,与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会合,共赴一场“贞观盛宴”。


1月19日傍晚,三辆厢式货车缓缓停在闵博门外,特展文物到达闵行

在运输过程中,文物被精心包裹在专业的木质箱中,其中缝隙全部被缓震泡沫填满,三辆专业的文物运输车内部经过特殊改装,配备了减震、恒温、恒湿等设备,为文物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运输环境。工作人员用起重机小心翼翼地将文物从车上搬运下来,放置在带有四个滚轮的平板小车上,缓慢而平稳地移动。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此次展出的每件展品都购买了高额保险,包含了48件(套)一级文物的展出阵容,总保额高达7000多万元


1月20日清晨,文物“下车”

在文物到达之前,闵博早已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展厅的设计装修是一个月以来筹备的关键。700平方米的展馆,如何巧妙地放下132件(套)文物?闵博的专业设计团队深入研究了唐代的历史文化,结合现代展示理念与春节的喜庆氛围,巧妙布局。利用展厅外400平方米空间设序厅展示昭陵六骏装置展品,展厅内依文物历史脉络分四个主题区,借助灯光与展陈道具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文物进入展柜前的细致检查

此次展品的呈现有展柜内的密封展示裸展两种形式。装修过程中,展厅的布局、灯光、展陈等进行了精心打造,力求为文物营造出一个既能展现其历史韵味,又能满足观众观赏需求的环境。


“交接”的一瞬

除了空间布局与装饰,在两展间隔的这一个多月里,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他们对展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布展方案。同时,与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文物的运输和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倒计时72小时”

发生在闵博的布展故事

布展时,每件文物的摆放与触摸都遵循严格规范。工作人员首先仔细检查文物状况,拍照完成“点交”,而后依布展方案,谨慎地将其置于指定处,用专业装置固定以保障安全。出借馆的工作人员也会亲临现场,凭借对文物特性及展示要求的熟知,为布展提供建议。


来自甘肃省博的三彩凤首壶

1月20日上午9时,太原博物馆的三件展品——胡人俑、双系陶罐与100枚开元通宝, 率先开启拆箱。“这三件文物此前均未出过山西,此次是首次外借,来到上海‘出差’。”太原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


来自太原博物馆的100枚开元通宝正在“点交”

通常文物外借都有专人“跟交”“点交”,此次文物借出前已完成状态和数量清查并签字确认。两位老师随文物前来,为的是再次确认安全并协助查看展陈环境,全力保障文物无虞。


布展现场

随后,本次展览的重磅文物——来自昭陵博物馆的文武官俑也开箱布展。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领衔昭陵博物馆的79件(套)文物亮相闵博。这也使得昭陵博物馆文物保管处的张步胜寸步不离,“ 这一对文物出土于张士贵墓,陕西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对这些陶俑颜色的破坏较少,所以它们出土时保存相当完好,是一级文物中的精品。”


展台中的文武官俑

据张步胜介绍,此次为文武官俑第二次出省展览。参与布展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怠慢,“我建议这两件文物的‘点交’不出木箱,以防触碰后有颜色脱落,只把前后和上方的木板打开,在箱内确认好就直接移入展柜。”现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负责人说道。因保护需要,其布置未用线绳加固,文物入柜前,工作人员多次确认柜体稳固与摆放水平,方使其顺利安置。


文武官俑“点交”现场

布展过程中,闵行区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徐迪与同事们也跑动在布展一线,熟悉文物,准备讲词。“此次展 览场地的动线有所调整,以往的出口变为进口,此处还将举办唐风音乐会,开展首日,演奏员将身着唐代服饰,使用唐代乐器进行现场演奏。”徐迪透露。


展厅入口

随着文物安置工作的逐步完成,这场备受期待的特展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1月23日(周四),“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 将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为大家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观盛宴”。



记者/摄影:王若曦

初审:岳顺顺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