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连续5年稳定达标。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超90%
近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裴晓菲介绍,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预计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完成2.5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裴晓菲表示,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今年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包括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举措、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着力强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2022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将环评造假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已查处环评领域违法单位150多家,累计将550多家环评单位和540多名编制人员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失信“黑名单”,依法限制或禁止从业。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司长王志华在发布会上表示,针对资质取消后环评市场出现的弄虚作假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零容忍”。要常态化开展“挂靠”环评工程师和“空壳”环评单位清理整顿工作,不断压缩违法环评单位的生存空间,规范环评从业行为,引导环评市场健康发展。
加快存量环评造假刑事案件查办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推进标本兼治,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进一步深化环评领域改革,实现制度的整体优化提升。”王志华表示,要着力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快存量环评造假刑事案件查办,持续形成震慑。还要持续深化环评改革,构建与排污许可核心制度相适应的污染影响类项目环评管理体系,大幅压减环境影响不大、能够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的项目环评数量,减轻企业和基层不必要的负担。
文/本报记者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