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约7035万亩,森林面积约6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5%。激发森林食物的供给潜力,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安全、树立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


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

今年重庆两会,重庆市政协委员、涪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彩提交了《关于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助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建议》。

刘彩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实施油茶生产“三年行动”、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等措施,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黔江、城口、巫溪、忠县等地有效打造蚕桑、淫羊藿、老鹰茶、竹产业等示范基地。全市初步形成以特色经济林为支撑,森林食品、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多向发展的产业格局,发展经济林面积超过1600万亩,总产量超过700万吨,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130亿元。

虽然全市森林面积为耕地面积的2.55倍,但林业总产值远不及农业总产值,农业与林业生产结构还不够合理,林业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森林食物供给能力和供给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刘彩建议,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用好全市松林、竹林、杉林等丰富森林资源,鼓励从生态环境条件出发,在坚持生态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鼓励农业(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合理发展林粮、林菜、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模式,总结推广沿江桑菜套种、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山林土鸡养殖、林下食用菌栽培、林下养蜂等生产方式,满足市场需求,丰富群众“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

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坚持龙头带动、适度发展、扩面增效,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茶叶竹笋、森林调料等特色产业基地。巩固稳定已建油茶基地,对武陵山脉等地区油茶林进行提质增效。同时,通过适当间作等方式引进推广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作物。加强主培育、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指导,提升现有全市柑橘基地管理水平,提质发展梨子、脆李、蜜桃、蓝莓等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做好低质茶园改造,加强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笋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茶叶、笋用竹产业。开展花椒基地宜机化改造,积极推广八角、肉桂等森林调料种植。

此外,延伸森林食物加工链条。加大林业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运用力度,加大茶林坐果率、茶果产量、林药加工等技术攻关,加强经营主体对外交流,开展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重点企业等业务培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森林食物加工和流通贸易发展,拓展“育种、栽植、加工、营销”全产业链条,支持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指导建立中药材、蚕桑、茶叶、油茶等加工园区,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生态产品,加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林产品品牌建设,拓展产业市场,提升综合效益,推动以森林食物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

刘彩建议,“在政策上,希望加大产业支持力度。”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