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制造商的衰败,是从不敢起诉媒体开始的。越豪华的品牌,越是如此。

2025年1月14日。德国《商报》刊发了记者要求布鲁姆辞去一个职位的评论。作为欧洲第一大汽车集团大众的CEO,同时身兼保时捷的首席执行官,他时下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危机的紧迫性要求布鲁姆必须尽快做出选择:

放弃其中一家公司的领导权。

这让原本逐渐的平息的敏感话题,再生焰火。

2023年6月。在布鲁姆(Oliver Blume,奥利弗·布鲁姆)接替迪斯(Herbert Diess,赫伯特·迪斯)出任大众汽车集团的一把手约9个月后,保时捷的股东们首次言辞犀利的批评他的双重身份,敦促他选择其中的一个职位以优化时间管理。此后,有关布鲁姆肩挑两家德国蓝筹股公司高管的评说,一直没间断。这一次,由媒体记者再把这件事儿抬出来,并希望他让位,的确很扎眼。



即便大众汽车集团刚刚以902.7万辆的销量,保住了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的位置,但2025年的难题会更多,形势丝毫没有好转。媒体援引股东们的话说,布鲁姆这个级别的高管一天也只有24小时,危机之中,股东以及员工们有权要求最高层领导保持可接触性。

在过去的时间里,布鲁姆的确很努力的工作,但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业绩还是出现了下滑。他比不上一些汽车市场的高管,可以跨行业、跨领域的担纲要职。大众汽车集团内部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真不是万能的。但畏浮云遮望眼,定就能看清形势。

现在,对于保时捷而言,混乱的场面已经开始出现。数款产品的成本失控,去年已经被迫削减了15亿欧元的开支,大致相当于最初预期的三倍。在电动车遭遇销售困境后,保时捷也不得不重走回头路,在第二代Macan车型中增加燃油版,放弃2030年销量80%为电动车的目标,是止损的最佳选择。否则,继续这样下去,场面就不好收拾了。



虽然大众汽车集团不愿意承认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依赖,但这里每况愈下的情势却可以让保时捷、皮耶希两大家族以及大众与保时捷的股东们夜不能寐。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摇钱树,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可以摇的金叶子越来越稀了。

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约5.7万辆,同比降幅达到了28%,成为全球市场中唯一下滑的销售大区。曾经的第一销售市场,已经跌至全球第三。面对连续三年的销量下滑,布鲁姆与保时捷的管理层还没找到灵丹妙药,就是让数据统计的部门出面,也很难补上这么大的窟窿。

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越打越烈,保时捷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车型,已经不满足年入300万元人群的喜好。不用保时捷劝退,鄂尔多斯、义乌、唐山、郑州等多地的保时捷经销商,已经投奔有利可图的新势力们而去。在德国媒体的眼中,保时捷突然不了解中国市场了。在这里的波折,就是保时捷困境的缩影。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进行业务重整,前路未明。保时捷暂时可以通过在其他市场的附加业务缓解压力,但紧张的局势持续升级,中国市场是绕不过的槛,需要完全的专注。布鲁姆还没有长出三头六臂,肉身凡人总有短板。更让股东们担心的是,作为两家巨头的总舵手,在应对危机时,布鲁姆不可避免的会偏袒某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

每经历一次危机,布鲁姆面临的压力都会增大。如果业绩数据持续下滑,要求他终止兼任两职的呼声将会愈发高涨。布鲁姆不应让事态发展到那种地步。

《商报》的消息发布后,大众汽车集团没有投诉媒体要求删稿,没有让纪检人员核查广告投放部门停止与其合作,记者也没有收到律师函,甚至连声明都没发,说领导与公司的形象受到损害。任由消息四散流传,甚至都到了简中圈,各方静待布鲁姆做出应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