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号原创首发
因为春节档某“演员”的采访视频,“绝望的文盲”这个词最近大火。之前有个差不多的词用来描述这些几乎没正经上过学,连常用字都写不明白的内娱明星:“九漏鱼”,意为九年制义务教育漏网之鱼。
“文盲”的字面意思就是不会读书写字的人,宽泛点用可以指没有基本文化修养的人。
但“文盲”不一定愚蠢。我们常可以见到许多年纪大的人,教育水平极低,可算是文盲、半文盲,但头脑清楚、说话有趣、待人接物得体从容。虽然他们确实进入不了一些对文化水平有要求的话题,但在日常生活的范围内,活得极明白。
“有文化”的人也不一定不愚蠢。同样有很多成绩很好、学历很漂亮的人,头脑简单、阅历贫乏、社会判断力极差。
可见,严格意义上的文化,那种课堂层面的文化教育,虽然和人的聪明愚蠢有比较强的关系,但并不是一回事。在课堂之外,我们也时时刻刻接受着教育,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
特别是,“社会层面的聪明”(可以凑合用情商这个词)往往不是课堂能教的,从小每天听父母在饭桌上怎么分析人际关系、怎么谈论社会现象可能才是决定性的。所以我们会有“读书好的人智商高,情商不一定高”这类粗略的观察。
事实上,学历高的人不仅可能情商不高,甚至连真实文化水平也并不高,也就是说,完全可能存在“高学历的文盲”,特别是文科背景的高学历的文盲。
为什么呢?
因为考试,特别是文科考试,其实很难检验人的实际文化水平。我们读书时大概都见过那些对文科毫无兴趣,纯粹为了应试而学的学生。他们分数可能蛮好,但从不会“多想几步”,不会自己主动去看书、琢磨历史政治问题,更不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说白了,读书考试对他们而言就是敲门砖,“多快好省”得到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只要能应付考试就行了,没必要浪费时间看课外书,超出考试范围的知识一概不关心不知道;哪怕是为了应试学过的知识,考完试用不上了也自然而然马上忘掉。
因此,很多文科专业的人,甚至可能已经做到博士了,可能“课外知识”依然近乎为零,就是在自己行当内部学个样子混口饭吃。完全可能出现高中文科生完全不知道某些重要城市在南方还是北方、历史学博士没听过一些历史名人之类的文盲现象。
这种高学历的文盲,你让他考考试、发发文章可能没问题,甚至表现还特别好,但一闲聊就露馅,就会化身为绝望的文盲。
让《三联生活周刊》活下去!
大浪淘沙出的精品杂志
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
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持深度
《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跨年刊订阅
全年52期每月4-5本,包邮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3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