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药品集采的背景下,价格确实压低了,对(降低)医保和老百姓的负担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这么低价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所以老百姓或者我们医院医生的感受(情况),就是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的问题)。”1月15日,上海市政协常委、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东方网采访时发表的观点,引发热议。


据财新报道,上海两会期间,郑民华和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胡伟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等20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直言某些集采药效不稳定,但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没有选择权,呼吁给原研药留出通道。

目前国家层面已累计开展10批药品集采,5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使“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在此过程中,屡有医生反映集采药品疗效欠佳。据悉,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听取专家意见,并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郑民华向东方网表示,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病人在会经常由于更换药物,而发生疗效不佳的情况,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此,郑民华等委员建议, 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从医院药房 (在有库存的情况下)或者正规的零售药店获取原研药, 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原研还是仿制,进口或者国产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放开原研药与非原研药比例,把选择权交给医生, 对于疗效好的原研药物,医保要纳入目录,以保证质量与价格。

抱有相同观点的人并不少。‍‍‍‍‍‍

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亦在提案中表示,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使得患者和医生不信任集采药。

民革上海市委《关于药品集中采购背景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连续性的提案》和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常务副院长罗文杰《关于加强带量采购药品一致性评价,让患者用药更安心的提案》,都对集采背景下的药物一致性评价和质量监管提出建言。

医生直观感受是否准确?

医生的直观评价能否代表药物真实质量、效果?

对此,网络大V、儿科医生裴洪刚在自媒体文章《集采药真的有这么不堪吗?》一文中表达了观点:医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药物质量问题,可以作为参考和线索,但不足以作为药物质量评判的标准。因为医生临床所观察到的“药效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会有很多,比如用量问题,患者个体差异问题等,如果缺乏对照可信度就更低。

这并不代表医生的临床观察对药品质量判断毫无意义,“如果医生反复用某一种药反复碰到某种问题,而用进口药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注意,这些可以作为进一步评估药品质量的线索,我们国家也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裴洪刚认为,“要消除大家的担心,需要药监部门的药物审批和生产标准,医保药物的纳入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更清晰更透明,才能大家的疑虑。”

关于集采药品临床效果的大规模研究也已经在持续进行。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日前国家医保局主持召开的有关集采的座谈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兰表示,从2019年以来,她所在课题组就启动了集采药品真实世界的研究,目前已涵盖63个药品品种,总样本量超过30万人。结果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张兰提到,其所在课题组目前已启动第六批(胰岛素专项)和第七批国家组织集采的真实世界研究,未来将继续推进该项研究工作,开展更多中心、多形式的研究,不断提升研究的深度、广度与质量。

“绝大多数患者欢迎集采”

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亿元,也就是说“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用于创新药,自助餐没有降档,而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老菜品批量采购,且增加了很多新菜,集采充分发挥了减负担、腾空间、促改革的动能转换作用,符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如此阐述集采的意义。


实际上,自“4+7”集采试点以来,国家医保局进行了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共计435种药品通过这种方式降价求量。在2024年尾声,被称为“最卷集采”的第十次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后,多款中选药品的超低价引发热议。其中,每片3分4厘钱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更令公众不免担忧。杭州某三甲公立医院院长甚至对《医师报》社直言:集采忽视了药企的利益诉求,将会大大打击药企的积极性。

那么,药品价格降到“地板价”之后,质量能否有保障?

“当然,也有少数群众本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朴素观点,担心降价后的药品质量。”丁一磊表示,国家集采走过的5个年头已经证明药品质量值得信任,“集采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过去5年里,许多终身服药的慢病患者负担显著减轻,许多收入不甚宽裕的群体也有能力负担起更高级的药物,更多听障人士有条件用上人工耳蜗,更多老年人有意愿换上一口好牙。绝大多数患者欢迎集采,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推介中国的做法,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是集采越走越稳的最大靠山。”

排版:杨瑞静

编辑:杨瑞静

审核:陈惠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