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残骸被发现,看到舰上遗物,才明白邓世昌并不蠢,致远舰并非要撞击吉野号,而是另有所谋!
甲午中日海战是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节点。虽然海战以失败告终,但北洋水师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精神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振胆气。
其中黄海海战的惨烈更是让人久久不能释怀,邓世昌、丁汝昌这些英雄的名字至今被人敬仰。
提到邓世昌,他英勇殉国的精神令人敬佩,而他和他的致远舰如何沉没史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北洋水师,对中国不宣而战甲午海战正式爆发。9月17日,黄海海战正式打响,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邓世昌带着252名官兵驾驶着致远舰迎击敌舰。
致远舰与日舰相比有些明显的短板,在敌舰的围攻下,致远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危难之际,邓世昌鼓舞全军“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
言罢决定全力撞击敌舰吉野号,下午3时2刻许,在轰隆的炮声中,致远舰沉入大海,船上252名官兵除了7人被救外,其余人等全部壮烈牺牲。
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让人难忘,关于致远舰的沉没最多的一种说法是撞击吉野号沉没,可是根据种种事实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找到致远舰沉没的真相就要从致远舰和吉野号两艘舰船说起。
说起来,致远舰和吉野号也算是“一奶同胞”。致远舰是北洋水师于1893年从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的巡洋舰。舰长76.2米,总排水量2300吨,在当时来看是比较先进的作战巡洋舰。
吉野号同样来自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日本人于1891年订购,1893年正式服役,舰长109.72米,总排水量4150吨。两艘舰船均来自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因此说它们是一奶同胞并不为过。
从两艘舰船的基本参数来看,吉野号几乎是致远舰的两倍大,并且有着7年左右的代差,吉野号的吨位、动力和配备的攻击武器都远远优于致远舰。
所以,邓世昌下令撞击吉野号是不可能的,因为致远舰根本就追不上,更何况当时的致远舰身受重伤,船身起火,更加难以撞击吉野号。
两艘战舰的差距和实际情况对久经沙场的邓世昌来说他不可能不明白,更不存在后世某些人所谓的愚蠢,那么致远舰究竟是如何沉没的,邓世昌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2014年,致远舰的残骸被打捞上岸,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军事研究者对这一事件高度关注,从残骸中或许能了解沉船的真相。
果然,学者们有重大发现,致远舰船体除了攻击炮以外竟然配有鱼雷,这在当时来说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根据配备的鱼雷数量,致远舰到最后沉没都没有发射一枚鱼雷,这又是为什么呢?
结合当时北洋水师的战舰和其他资料来看,当时邓世昌的致远舰不是不想发射鱼雷,而是不能发射。
原来当时北洋水师的战舰都配有鱼雷,但是中日海战爆发后只有“福龙”号发射过三枚鱼雷,可由于鱼雷质量和精度都比较差,三枚鱼雷都没有命中目标,而鱼雷又是当时北洋水师的精贵物件,因此也得出作战经验,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命中目标,否则不准发射鱼雷。
而通过打捞上岸的致远残骸,结合邓世昌最后时刻疯狂冲向吉野号可得出一个结论,他并非想用致远号撞击吉野号同归于尽,而是尽可能地靠近目标用鱼雷摧毁吉野号。
邓世昌对海战太了解了,他明白就算致远舰装上吉野号顶多是撞伤,根本不致命,何不如用鱼雷打击。
可是致远舰受伤太重,船舱进水不断下沉,而鱼雷发射也出现故障,最终导致致远舰沉入大海。可想而知邓世昌最后时刻有多么不甘。
回望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所有有良知的人永远的痛。北洋水师“七镇八远”15舰在海战中有的沉没有的损毁还有的再也没有服役能力。
致远舰沉没的100多年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辽宁”号航母服役,弦号16就是“七镇八远”最好的延续。
邓世昌就像20多年前的空天英雄王伟,他的81192号再也回不来,而中国最新的六代机就是81192号最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