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寻常好故事,最是动人心。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马桥镇推出“我的故事”系列报道。在这里,参与闵行建设发展的新老马桥人将以第一视角,娓娓讲述他们的故事。

他们中有城市建设者、科技创业者、教育工作者,也有平安救火英雄、公益民星、文化传播使者……他们很平凡,却又不平凡。他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奉献着,用热情绘制城市温暖画卷,用耕耘创造着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本次故事的讲述人是王紫涵,她是上海市马桥强恕学校学生


我是马桥强恕学校的一名中学生,平时喜欢做些创意小发明。创意的触发点,或是来源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课题、布置的作业,或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发明对我来说,就是产生新的东西。创造的过程,让我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奇妙体验。对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我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探究的道路上开拓思维,用科技制作提升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我们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开设了丰富的课外拓展课程,营造了适宜的创造发明环境,让我有更多机会和老师、同学交流,更加大胆地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创造萌芽源于一则新闻

记得六年级的一堂科学课上,老师给了一个课题——怎样实现“水往高处流”?当时我就愣住了,水从来都是往低处流,怎样才能够让水往高处流呢?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身为中学物理老师的妈妈提示我,可以利用液体压强差异产生的虹吸效应,去实现“水往高处流”。我自己捣鼓了半天,当时试验虽然不算顺利,却为我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吸引着我去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慢慢地,在妈妈引导下我开始常常做些小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古往今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激起人们创造的灵感。课堂之外,我的更多创意灵感就来自于现实生活。有一段时间,我在新闻报道里看到了与我年纪相仿的学生不幸坠楼的事件。我感到难过悲伤,事后再想,能不能采取措施去阻止这类不幸事件发生?

于是,我萌生了发明一种“防坠楼智能窗”的想法。这种智能窗具备预警、劝阻、施救三个功能,当有人靠近窗户时,可以侦测识别潜在的风险,给出必要的提示。这个装置还与警方的系统实现联网,及时发出预警以便施救。

不过这个“防坠楼智能窗”装置本身很复杂,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最终我只完成了一件半成品。非常幸运的是,在第3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的这个想法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意奖”,这对我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

尽管未能全部完成有些沮丧,但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防坠楼智能窗”的创意出发点值得肯定,其中更蕴含着人文关怀,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这个装置适用的场景和受众人群都比较特殊,发明创造应该要服务于现实生活,发挥更大的用途,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老师鼓励我今后可以往这方面多加思考。

用发明服务现实生活

很快,促使我想要进行发明创造的机会又来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觉得口渴,刚好看到旁边有饮水机就去倒了一杯水。没想到,却遇到了问题。我发现这种饮水机是直饮水。首先,水温不适宜。随着季节变化,虽然工作人员会调整水温,但冷热不均,始终无法调整到最适合的水温。如果口渴急着要喝水时,不是太冷就是太烫。


其次,直饮机取水口的高度是统一的,但每个人的身高是不一样的,接水就成了一个问题。饮水口的高度很难与所有人的身高匹配,而且取水时用手开关水龙头阀门也容易烫伤手。

针对这两个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就想为直饮水机加装红外线热成像仪,当感应到有人靠近取水时可以自动出水,水温调节至接近人的体温,防止烫伤意外发生。直饮机的出水口也可以改成伸缩式的,根据每个人的身高来调整高度。


此外,我发现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已经有几年了,市民逐步养成了分时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在我居住的小区垃圾厢房就有固定开启的时段,其间有人协助分类。但在非开启时段,垃圾房的投放口是关闭的,让不少前来倒垃圾的居民吃了“闭门羹”。我就想着要是对垃圾房的投放口加以改造,运用杠杆原理来控制启闭,这样不仅节省人力,又能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异味散出,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这些设想虽说还没有真正落实,但我心里很高兴,也很期盼,希望能通过自己小小的创造对身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帮助,让大家生活得更加惬意

校园助力我们放飞梦想

今年,我已经升初三了,很快将面临中考,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学业功课上。但创造发明我并不会放弃,依旧会坚持。

过去几年做的这些小发明,虽然占用了我的课余时间,但我觉得都是有意义的,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创造潜力,激发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或是短暂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我觉得要牢固掌握科学知识,还是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参与创意小发明,‌无论成功与否,尝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马桥强恕学校就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鼓励我们开拓思维、培养兴趣、大胆尝试。学校设有丰富的创意课程,组建了各类科创社团,小学部以编程、航空航天模型制作为代表,中学部以人工智能、3D打印课程为代表。这些课程有的是我们学校老师开发的,有的是邀请校外第三方机构参与,选择的面很宽广,让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值得说的是,今年学校又加入了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意课程的推陈出新让我们能够不断收获新鲜、前沿的体验。从小学到初中,我正是在这种鼓励创新实践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能够在马桥强恕学校学习成长,我感到非常幸运,也非常的自豪。


供稿:马腾平

编辑:赵若楠

初审:高淑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