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滚动开展专项行动,动真碰硬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从“硬骨头”着手,解难题建机制
2024年以来,黄浦区通过“四百”大走访,共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5126条,其中问题3537条,已解决3427条问题,解决率97%。除13个区级“硬骨头”外,全区发现并解决了制约民生和发展的81个“硬骨头”难题。
方圆2公里范围内集聚了130多家酒吧,带来了街区活力,也带来了噪音扰民等问题;“僵尸车”占用小区公共停车位多年,但因缺乏法律依据,基层治理者难以处置;一夜间,从居民楼内清理出150多辆入户电瓶车,背后却是小区公共充电口紧张的困境……
社会治理难题极其复杂,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与担当。2024年以来,黄浦区深化“四百”大走访,鼓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在街道及居委会层面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同时,在区级层面开展“动真碰硬破难题,实干奋进促发展”专项行动,通过区领导领办、条块联动积极协调,着力解决了13个“硬骨头”难题,并将这一机制推广到“一类问题”的解决中。
解题同时激发“条块”协同
巨鹿路、雁荡路一带,是上海“夜经济浓度最高”的地方。街区有了活力,烦恼也跟着来了。一些沿街小店白天是咖啡店、晚上是酒吧,夜里营业的声音经常吵到“贴隔壁”的居民。
复兴公园内的“INS新乐园”与周边居民的矛盾一度“白热化”。“INS新乐园”聚集了大量年轻人喜欢的酒吧、脱口秀、小剧场等,每天凌晨散场时的喧哗,让周边居民不胜其扰。
社区治理层面的复杂难题,往往牵扯面较大,仅靠一两个部门难以妥善解决,亟须合力治理。
去年年初,黄浦区排定了13个区级层面的“硬骨头”难题,建立跨层次、跨领域的联动机制:由区领导领办问题,设立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解决问题,建立部门与街道联合工作专班打好“组合拳”,对“硬骨头”问题逐一击破。
在治理行动中,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每月召开专题会协调推进;属地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与区公安、消防、市场、城管、生态等多部门共同会商、联勤联动。对“INS新乐园”内酒吧散场后的扰民现象,相关部门重新梳理了周边道路的动线,增派执勤人员对散场后赶来的车辆进行疏导;街道与“INS新乐园”业主商量,引导各酒吧错时散场,增加安保力量指引消费者快速离场。
各部门梳理形成了《酒吧适用法律法规汇总》《酒吧行为正面、负面清单》《酒吧联盟自律公约》等,对酒吧业态实行全过程监管。属地街道负责人说,在酒吧经营过程中,街道制定了“红黄绿”亮灯制度,实行动态分类监管。对投诉多的酒吧“亮红灯”,重点关注;对有部分投诉的酒吧“亮黄灯”,持续巡查;对规范经营的酒吧“亮绿灯”,减少“打扰”。酒吧“红黄绿”灯情况接入街道“一网统管”的数字地图中,方便进行智能化管理。
目前,巨鹿路、雁荡路区域涉及酒吧的“110”投诉同比下降了30%,涉及噪音扰民问题的“12345”和信访投诉均同比下降9%;去年第三、第四季度,街道受理新开店申请23家,夜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流量活力与安全秩序找到了平衡点。
“难题激发了‘条块’的高效协同。通过跨层次、跨领域的联动机制,黄浦区还解决了十六铺面料市场转型升级、外滩多功能单体建筑安全管理等多个难题。”区领导说。
贯通“自治、法治、德治、数治”
花园公寓是复兴中路上有百年历史的老旧公房小区。去年,属地街道淮海中路街道在花园公寓中推动“微更新”项目时,被一辆“僵尸车”卡住。小区常住居民有460人,但只有21个机动车停车位。面对如此紧张的停车资源,一辆“僵尸车”却长期占着一个车位。
清理“僵尸车”一直是社区治理难点。依据相关法律,只要车主没有明确放弃权利,废弃汽车仍属于车主的个人合法财产,他人不得随意处置。
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处置不妥容易引发纠纷,此类问题是社会治理中的“硬骨头”之一,亟须在法治轨道上创新解决方式。“我们守牢法治底线,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路径,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贯通于矛盾处置、问题化解的全流程。”区领导说。
淮海中路街道借助“三所联动”力量,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等参与“僵尸车”治理。联动公安部门、物业公司梳理和排摸车主情况、车牌信息、机动车登记信息,拟定了“僵尸车”处置方案。街区工作站执法队员、社区民警、物业、居委、居委法律顾问等多方主体联合上门,帮助车主理顺法律关系。最终,车主态度转变了,自行前往车管所进行车辆报废手续,并联系拖车公司把“僵尸车”清出了小区。
“僵尸车”问题解决了,居民看到了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决心。居民的心齐了,小区的自治力量被激发出来。
由于花园公寓属公房小区,绝大多数居民不是业主,无法成立业委会。在街道推动下,花园公寓居民成立了“公房小区自治家园执委会”,由居民选出代表,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决策。
在“自治家园执委会”的带领下,居民通过了《社区停车管理公约》《居民住户守则》,“僵尸车”占位这样的不文明行为被写入公约、守则进行约束。
推广经验促进解决“一类事”
新华南园大厦有两幢老居民楼,去年年初,在街道的一次突击检查中,一夜竟从楼内查出了156辆入户的电瓶车。
居民推着电瓶车入户的背后,是对充电口的需求。两幢楼共有350多辆电瓶车,但充电口仅140个。
区领导牵头多部门,多次实地召开现场会,制定了在周边人行道路上增设一批充电桩、充电柜的方案。区建管委、房管局、市政等部门,帮助属地街道五里桥街道因地制宜“定制”安装方案,并根据居民意见不断优化。最终,小区充电口增加到280个。
“专项行动不仅要解决一件问题,更要通过‘一件事’解决‘一类事’。我们强化制度保障集成,注重经验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区领导说。
新华南园大厦安装充电点位的经验,如今在黄浦区7个公共空间紧张的小区推广;花园公寓“僵尸车”的治理机制,如今复制推广到全区17个老旧公房小区……专项行动以来,黄浦区还总结形成了12个有助于提升治理效能、实现治理创新的制度机制,如《黄浦区重点区域酒吧业态布局指引》《“僵尸机动车”处置流程》《在建工地邻避矛盾处置流程》《公房小区消防设施应急维修流程》等。
“通过专项行动,我们还意在鼓励干部做事创业、勇于担当,用‘一次行动’形成‘一种氛围’。”区领导说。
据悉,2024年以来,黄浦区通过“四百”大走访,共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5126条,其中问题3537条,已解决3427条问题,解决率97%。除13个区级“硬骨头”外,全区发现并解决了制约民生和发展的81个“硬骨头”难题。
“下一步,黄浦区将持续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滚动实施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区领导说。
编辑 / 陈露露
来源 / 上观新闻(唐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