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体操运动被称为“运动之父”

因为其历史悠久

是最早进入奥运会的项目之一

同时练习体操能够全面锻炼身体素质

本期体“谈”记忆

就和小体一起看看体操运动

在上海的发展

“体操”的由来

“体操”自我国古代起便出现,最早是消肿舞,之后又有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但那时不叫体操。“体操”一词是在洋务运动(1862-1894)后期从日本传入的。在“五四”运动(1919)以前,它实际是“体育”的代名词,包括所有体育运动项目。

1903年,清廷颁布的《学堂章程》中,体操课被列为必修课,规定每周3-4节,进行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的操练。所谓普通体操,主要是日本、瑞典式体操;所谓兵式体操,主要来源于德、日,内容有队列、刺杀、托枪射击、战阵、单兵教练、小队教练、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实习、柔软体操、(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学大意等。

器械体操后来又分重器械体操(人在固定的器械上做动作,如单杠、双杠、高低杠、平衡木等)、轻器械体操(手持活动器械做动作,如哑铃、棍棒、木棒等)两类。技巧运动(垫上运动)属于徒手体操一类。解放前几年,“体操”一词在上海曾一度改名技巧运动,后又更正。

上海最早的体操学校

1908年,留日学生徐一冰、徐傅霖等在上海北浙江路华兴坊创办了中国体操学校。这是上海最早的一所体操学校,也是我国以培养体育师资为目标中,办学时间最长、贡献较大的一所体育学校



徐一冰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后,出现了一股留学之风,有不少人留日学习体育,一部分人进了日本的“大森体育学校”,徐一冰也是其中之一。这个学校的课程有体育学、教育学、解剖学、生理学、音乐、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单杠、木马、平台、天桥、木棒、哑铃)和兵式体操。不过,徐一冰创办的中国体操学校,没有照搬日本大森体育学校那套,而是增设了我国的传统武术和实际需要的应用操以及游技(游戏)等。后来又为了赶上时代步伐,于1920年迁校于浙江湖州南浔西庄村,辟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和风雨操场,增设田径、球类等课。

清末开始在学堂中一直推行了近二十年的兵操课,内容是“立正”“稍息”“齐步走”“队形变换”等。内容单调、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中国体操学校创立之初,即积极主张废除兵操,改革学校体育,这从该校章程中的“本校旨在提倡正当体育,发挥尚武精神,养成完全体操教师,以备教育界专门人才”即可看出。中国体操学校创办的同年秋,还设立了女子部于上海西门外自云观南首(后改为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大力培养女子体育师资,并主张女子学校体操教师由女子担任,积极提倡女子参加体育活动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第四届本科生合影

中国体操学校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培养了大批体育师资,使我国体育师资奇缺的情况有所改善。中国体操学校自1908年至1927年,办了三十六届,毕业生1500人左右,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自1908年至1937年,办了四十余届,毕业生1700人左右。此外,这两所学校毕业生又在各地兴办了一些体育学校,如上海东亚体专创始人傅球、庞醒跃,上海女子体育师范校长华豪吾,上海中华武术会体育师范学校校长吴志青,浙江体育学校校长孔繁俊,杭州体育师范校长蔡倔哉,上海两江女子体校校长陆礼华,苏州成烈体校校长柳成烈,苏州中山体专校长朱了洲、顾拯来,广东体育师范校长杨振峰等。这些学校虽然办学时间长短不一,但都培养了一些各级学校的体育师资,不仅数字相当可观,而且大大改善了由军人充任体育教师的现象。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中国体操学校校长徐一冰亲自担任棍棒操和游技(戏)两门课程的教学。轻器械体操当时是中国体操学校的重点,项目有哑铃、球竿、短棒、大小棍棒、长棍等,这些课程便成为当时新鲜和时髦的东西,吸引着中国体操学校学生,这些课程的讲义连同模仿操、徒手体操共厚厚两册,毕业生人手一册,毕业后足够应用。这些课程的设置,又为废除兵操、改革体育课创造了条件。

重器械教师刘桂森,河北人,部队出身,身体魁梧,力大无比。他擅长单杠大回环,由于他身体修长,动作舒展,又能在回环中在杠上停留片刻,动停自如,最后大回环接直体挺身脱手后空翻下,又高又飘,如大鹏展翅,翩然落地,姿势十分优美,在校师生,无不倾倒。操校运动场设有十二米高的天桥一座,他能立于桥上,一个鹞子翻身,轻轻落地,这是他的绝技,曾在操校运动会作过表演,获数千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达数分钟之久。刘桂森称得上是上海最早的器械操大师,驰名京沪。

中国体操学校第四届毕业生王怀琪,是上海著名的体育教学家。他把我国古代体操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继承发扬,推陈出新。使之古为今用,把叠罗汉、轻器械体操、武术等研究创新,使之丰富多彩。他的教学方法组织严密,说明简练,要求明确,独具一格,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他一生著作宏富,达数十种之多,尤以他编写的“三段教材”厚厚的上下两册,搜罗丰硕,深受广大体育教师欢迎。他在上海澄衷中学工作了四十年,上海有运动会,必有澄衷中学体育表演,为运动会添彩,为学校增光,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体育事业,对上海学校体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历史作用,王怀琪的一生,象征了中国体操学校的务实革新的办学精神。

上海体育青年会的体操活动

上海青年会体育部于1908年起建立,首先组织了商人体操游戏班,参加的人都是商界名流,他们上午来参加健身操后淋浴,然后在休息室拉胡琴,唱京戏,近中午才离去,这是上海青年会最早的体操班。

1912、1917、1920年举办的体育干事训练班,术科方面都有体操内容,主要由施温和郝伯阳担任教练。

1933-1934年间,青年会体育部人事变动,工作受影响,但日夜校体操班(健身操)仍照常进行。1936年,四川路青年会,增设了技巧班。1937年,最早建立的晨操班发展为晨友团。抗日战争时期,处于停顿状态。



20世纪30年代,上海青年会举办了健身操等各种体育活动

1946年6-7月,青年会全国协会与上海青年会合办体育干事训练班,术科有田径、球类、体操、技巧等,由新派来的春田大学毕业生博理、梁兆安任教练,周士彬为助理教练。1944-1947年,青年会举办了技巧训练班。

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青年会增设了技巧训练班。1949-1950年,四川中路第二青年会(以前是美国海军青年会)举办了三期技巧运动训练班,每期两个月,由周士彬任教练。

1951年,上海青年会体育部在原有高级技巧班基础上,成立了技巧队,队员有卢锡熹、李成山、陶德菜、裘达华、张英仁、李永年、吴兆麟、张洪全、张瑞表、林国勇等二十余人。这个队成立后,除每周三次在八仙桥健身房练习外,还经常在本会及外单位表演。

1954年,上海青年会早上六时至七时为晨友团活动,进行体操和游戏等活动,下午和晚上,进行球类和技巧训练。每年元旦、国庆等节日,还经常举行体育表演,除球类外,还有技巧、武术、拳术等表演。


在上世纪

上海也曾成立过多个体操组织

参与过众多体操表演

下期小体将继续为你讲述

文:储剑虹

图:SUS档案馆校史馆、湖州发布、唐超

来源:《上海体育史话》第23期

编辑:厉苒苒、吕剑波

审核:陆佳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