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平师范附近,有一座明代古墓——黄九霄墓,这是桂平市级的文保单位之一。

根据现场的种种文字碑刻信息,查询历史资料,这位明代黄九霄可不是一般人,是广西明代时期的向武土州第十一任土官。


向武土州,在广西西部,今天崇左市天等县区域,在明清时期,是实行土官制度的地方。关于现场的这些信息,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广西人文:土司文化二——向武土州黄九霄在桂平的野史与正史传说》文章介绍。

但从文献角度分析,始终对这位天等县历史上的向武州土官,为何会葬在几百公里外的桂平地界存有疑问,这些介绍是不合常理的。

因为土官制度,是唐宋以后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地方制度,唐代羁縻制度,宋代土司制度,明清的土官制度,都是一脉相传的,是古代皇朝对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官家族管理地方,有家族世袭的权利,像早几年拍成电视的《木府风云》,讲的就是这些土司,土官家族的种种恩怨情仇,地方人文故事。

所以,现场碑刻介绍说,这位有着世袭权利的向武州第十一任土官黄九霄,晚年辞官,远离家乡到桂平西山脚下隐居,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按正史来说,据《镇安府志》记载,向武土州的土官之位,传到第九代黄九霄的时候,他已经算是第十一任了,他去世后,由他长子黄瑾世袭,成为第十二任向武土知州。

很不幸,黄瑾在位也没多久,也去世了,但他年轻,死时还无子嗣,但黄九霄的另两个儿子,次子黄珊,三子黄琳不知何因没能顺利的袭接官位,反倒土官之位由黄九霄的三弟,黄九泽承袭。所以,向武土知州的位置又由第十代转回到第九代了,从长房长孙九霄系转到三子九泽系了。

那问题来了,黄九霄有三子,长子黄瑾袭位无嗣而终,次子,三子虽不能世袭,但怎么就把黄九霄葬到桂平来了呢?

当中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虽然在前文有所猜测,强行圆了一个结果,但疑问一直在,直到最近,在写桂平地界上的明代武靖州故事时,无意间翻到一篇介绍明代广西军事建制情况的文章,这才有了一些答案。

可能就是这位向武州土官黄九霄最后葬于桂平的真正原因。

在明代初,在今天崇左市天等县周边地界上,有两个行政土州,向武土州和奉议土州,都为黄氏家族世袭。由于他们归顺大明,大明朝廷保留了他们的土官权利,后来还设立了军事卫所,如在奉议州设奉议卫,在向武州设向武军民千户所。

卫所,千户所是大明官府的军事行政建制,最高长官就是总兵,自然的,就由当地的土官所兼任。这就是地方志里所说的“世袭知州,授参将衔,加总兵服色”

这就解释了黄九霄墓碑上“明总将”的由来了,“总”,总兵;“将”,参将。


正统十一年(1446年),由于大藤峡内“猺乱”形势紧张,朝廷官军不足,只能四处调兵,大量东调起用广西西部的“狼兵”力量,如把奉议卫,向武千户所都调到贵县(今贵港)周边协防,还有后来成立“武靖州”,以田州岑氏镇守,实际上就是借用狼兵的军事力量镇压“猺乱”。

黄九霄正是时任向武土官,也是向武军千户所总兵,所以,他接令听调领着部属来到了贵县驻兵(最初驻贵县城北,后移贵县西北),参与官府进剿大藤峡的军事行动。

离家数百公里为朝廷效力,又作为地方土官,管理着向武土州的事情,很多事情是难以把控的,大藤峡的事情一时半会结束不了,事实上最后也是拖了近百年,所以,他传位给长子黄瑾,让他继承管理向武土州,而他自己则带着次子,三子听令留在浔州府贵县一带驻兵,在浔州府落了根。

也正是如此,作为向武州黄氏家族长房长孙的黄九霄一系渐渐失去了土官世袭的权利。长子黄瑾死后因为无嗣,二弟,三弟又回不来,于是向武土官的世袭权给了黄九霄三弟黄九泽一系。

那驻军贵县的向武千户所总兵黄九霄,怎么就葬到桂平来了呢?


历史不像现场碑文介绍这样,“辞官到桂平,隐居过世,三子穷困回乡”,而是和当时的军事行动有关。

黄九霄领兵随官军进剿大藤峡,在一次路过浔州府桂平城外时,不幸染病而亡,在停留之间,回向武州故地太远,回贵县驻地也不近,于是,最后就选择在桂平择地而葬。

因此,向武州土官黄九霄墓也就成为了今天桂平的人文故事之一了。

不过,黄九霄的人生经历,并没有被正式历史所详细记载,而向武当地还有他的一些传说,如果桂平这处黄九霄墓历史不是这样,又如何解释桂平和向武州的关系呢?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