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看完宝玉悟禅机,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文/姜子说书
《石头记》作者通过第五回故事告诉读者,《红楼梦》本身就是曲文,而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作者又通过宝玉“这个人悟了”来作为典型例子,开解众生!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深受孔夫子儒家思想影响的贾宝玉,只觉得《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一出戏太热闹,薛宝钗却说,出自《山门》传奇的那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的韵律极好,一支《寄生草》,词藻华丽而富有人生哲理,填的极妙。
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同一回故事,贾宝玉怕史湘云和林黛玉生隙恼,在中调和,不料却反落了两处的贬谤,联想起前日所看庄子著作《南华经》,只道是“山木自寇,源泉自盗”,正所谓“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感慨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于是乎写下偈语。
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道是: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提到的《山门》传奇中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恰是宗教所谓“无我”状态,而《南华经》之言,更是点破了人生所有的内卷、内耗都是自寻烦恼的道理。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常势失势,常形现形。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善因善险,孝果孝陷。因无所住,故无咎。
你若追求善良,别人便利用你的善良收割你!你若立下孝顺的人设,别人便利用你的孝顺道德绑架你!你若有能力有智慧,你便比别人都更加疲于奔命!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绝对的吉凶,既然如此,所有的精神内耗,不都是我们的杞人忧天吗?宝玉悟了,你悟了吗?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
《红楼梦》故事里,贾探春格外争气,赵姨娘就格外指望她能够拉扯赵家,而对贾环却没有这么多奢求,不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吗?天下母亲格外喜欢跟女儿诉苦,无非是当儿子的压根没耐心听她们诉苦。天下母亲都喜欢道德绑架女儿,无非是女孩儿善良懂事,吃她们这一套。所有困住我们的道德绑架,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太在乎。
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探春道:“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红楼梦》故事里,薛蟠向来是个不争气,所以薛姨妈竟把薛家的重担托付在让女儿薛宝钗攀附权贵这条路上,而对薛蟠这个薛家唯一的男丁,却只求他不惹出大祸来就好,薛蟠情误思游艺,薛姨妈作何反应呢?
薛姨妈听了虽是欢喜,但又恐他在外生事,花了本钱倒是末事,因此不命他去,只说:“好歹你守着我,我还能放心些。况且也不用做这买卖,也不等着这几百银子来用。你在家里安分守己的,就强似这几百银子了。”
薛姨妈自己是个没主意的人,便和未出阁的女儿商议此事,结果自然是连薛宝钗也没有指望过薛蟠顶天立地,赚钱给薛姨妈养老,甚至也晓得哥哥薛蟠不靠谱,只怕是“在家时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犯,越发难拘束他了”,最后还是劝薛姨妈暂且放手,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
宝钗笑道:“他既说的名正言顺,妈就打谅着丢了八百一千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到了外头,谁还怕谁,举眼无靠,他见这样,只怕比在家里省了事也未可知。”薛姨妈听了,思忖半晌说道:“倒是你说的是。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也值了。”
你越出息,身上的担子越重。若是个指望不上的人,反倒落得轻松自在。人生在世,向来都是越努力越当韭菜,何必拼了命内卷,天天焦虑?运气好的人,不用努力就过上了好日子。福气不够,越发把自己累死了都无济于事。
倒也不是劝大家彻底躺平,完全不负责任。但只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需学着淡看荣辱,切莫过分焦虑。有能耐也好,没能力也罢,都是命,一切都有两面性。人生是一场旅行,无非求个乐子,不如听宝兄弟一句劝!
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顽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活得如此通透,哪里是呆子呀?纷纷扰扰尘世间,习惯性精神内耗的我们,才是呆子呢!不如学行者,打破顽空来悟空!若可悟能,方知“闲里遇真仙”的妙处,贪闲爱懒,何尝不是八戒之真味?戒不得,过分上进,才是精神内耗的根源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南华经》、《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