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的隐秘生活:让课堂学习看得见》 [新西兰]格雷厄姆·纳托尔 著 宋其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段时间我读了新西兰学者格雷厄姆·纳托尔的《学习者的隐秘生活:让课堂学习看得见》(以下简称《学习者的隐秘生活》)一书,更加清晰了“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发生”这一基本准则。以下大致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教学要从离学习最近的地方开始
格雷厄姆·纳托尔说:“如果想了解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我们必须从离学习最近的点开始,那就是学生的体验。”教学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所知道和相信的东西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吗?他们理解或不理解哪些内容?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教师要能够快捷并较为精准地评估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从课堂的气氛、学生的眼神、问题和答案、参与活动情形等迹象作出判断,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对自己正在做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要小心的是,学生可能会装成努力学习、已经学懂了的样子,“看似用心在学,其实是东张西望地想着他的事”,这是导致教师误判的原因之一;另外,有一些知识点,教师无论怎么描述、无论怎样充分地说明和解释,学生总会用教师所没见过的方法来误解教师表达的。
正如本书引言所说:教学要面对某些学生兴趣盎然而另外一些学生感到索然无趣;教学要面对前一天有效的方法在第二天可能就不起作用;教学要面对一组学生可以快速地完成任务,而另一组还在非常缓慢地进行;教学要面对一个学生觉得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可能会让另一个学生感到困惑。
虽然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学生先前的知识、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以及课堂体验的差异,导致其所学的大约1/3的知识是个体所独有的,学习的实际情形比教师所认为的还要多样化。教学并不只是意味着教师站在讲台上清晰地讲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并不只是说让某些学生“学会了某些东西”,而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会所有应该要学会的东西”。这是一件多难的事呀。
“方法”是一个危险的想法
《学习者的隐秘生活》有这么一句话颠覆了我的“三观”:在思考有效教学时,“方法”是一个危险的想法。我总觉得自己一直“活在方法的话语世界里”,无论当年在县教研室、省教研室任职,还是担任校长工作,我都在寻找机会反复强调教学方法、教研方法、管理方法、领导方法的重要性,也去讨论类似于大单元、大任务、先学后教、项目式学习、PBL教学、跨学科学习等流行的学科教学“新方法”。
格雷厄姆·纳托尔说,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一切学生,不同的学生可以从同一活动中学到完全不同的东西。教学方法不是抽象的评判,重要的是使某种教学与特定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环境相匹配,为此,教师需要经常去反思:刚上过的那节课的内容到底有多难?学生学得怎样?应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吗?学生对我的教学感觉如何?学生需要我作些改变吗?我应该给他们再举一个例子或增加一个练习吗?我应当怎样给学生激励以及多大的激励?对于课堂教学好差的评判不能建立在某种普遍的模式或者所谓良好的、抽象的、新潮的教学法基础上。
在该书中我还读到了一句非常熟悉的话:“现实课堂中,教无定法。”“方法”一词是谈论教学和教师所做事情的一个方便的缩写,但是,若将学校教育过程的学科教学方法等同于农业生产的农药肥料,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把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当成“不同的肥料对于农作物成长的效果”进行比较,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或许我们正在听着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谈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是学理上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一种执着的、一以贯之的方法。
“用方法”与“谈方法”是两回事。“方法只能大致地描述课堂的现实情况”,不可机械地去复制,有时候听起来“名称相同”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是不一样的,对各种教学课例的研究表明,很难具体区分出教师使用什么模式,因为他们都在组合地使用自己的活动和材料,并不断调整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包括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的需求)。
“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具有隐秘性
通过测试可以判断得分高的学生比得分低的学生知道得多,但是学习的成果不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和呈现的微小碎片,而是一个由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想法、观点和总结组成的网络。无论数据软件制作成的图片多么美丽,都不能够产生“用数字描述学习”的神话。教师更需要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描述,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表演、表达等呈现使隐秘的学习显性化,进而作出关于学习成效的有依据的猜测,并识别学生所学知识中的不足或误解。
“课堂上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如果学生对某项活动感兴趣并参与其中,他们就会从中学习。”这种将动机与学习等同起来的倾向着实是一种误会,专注和投入并不等于学习,有时候看上去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踊跃参与有趣的课堂活动,但事实上,学生却不去努力学习任何新东西,他们的投入只是因为有趣、只是因为活动、只是因为热热闹闹,所以,“学习需要动机,但动机不一定会导致学习发生”。
《学习者的隐秘生活》谈到了有效教学的四个原则:学生在做中学,社交关系决定学习,有效的活动必须围绕重大问题进行设计,有效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
学生在做中学,这与“工作记忆”有关,通过“工作记忆”保持琐碎信息,直到它们之间能够建立联系,进而嵌入知识网络之中逐步形成知识体系。同侪学习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有证据表明,教师只是学生获得学习体验的来源之一,如果要有效地解释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同伴互动和社交关系与教师的传授同样重要。
该书中这样描述:平均地说,“全班所有学生,他们只知道老师希望他们知道的15%左右”。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教会所有学生,而不让最好的学生感到无聊?或者,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关注那些学得好的学生,而且也没有放弃最差的学生呢?“学生的学习主要取决于他们接触到的信息,理解信息和与信息交互取决于学生先前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非常小心地研究呈现信息的形式,教与学的活动需要仔细设计,通过合适的材料准备、类比和示例,既要使新信息清晰易懂,又要防止出现新的、独特的误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监控学生对关键概念和想法的理解,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联结上。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管理自己的学习更是学生自己的事。而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如何推动学生去做好和管好自己的事。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杭州狄邦文理学校总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8日 第03版
作者:林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