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困难发生在1岁幼女身上
并不容易被察觉
等家长意识到问题
疾病的冰山已经露出大半座
花花(化名)长出了小“尾巴”
检查一看是肿瘤
常规手术切下去
一道口子一条疤
宝宝和家长都犯了难
我院小儿外科主任王德娟主任医师指出
小儿外科微创手术已经十分成熟
恢复快、疼痛少、美观
值得考虑
1岁宝宝排便困难
一摸长出肉“尾巴”
1岁的花花在5个月前开始出现排便困难,近2个月症状加重,排便频率低、耗时长。到1个月前,母亲在给花花洗澡时发现她骶尾部肿物,光秃鲜红,活像长了一个小尾巴。一家人觉得不对劲,随即前往外院就诊,盆腔MR检查提示 “左臀部脂肪瘤”。“肿瘤”二字让家长慌了神,为寻求进一步治疗,经打听,花花一家来到我院小儿外科,科室主任王德娟主任医师接诊,建议首先完善相关检查。
我院MRI提示:左侧坐骨肛门窝团块状异常信号灶,考虑脂肪瘤,大小约45mm*40mm*75mm,边界清楚。肛管、直肠受压向前向右移位(图1)。
图1我院MRI
花花骶尾部肿物邻近直肠肛门和马尾神经及尾骨,伴随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王德娟担心该肿瘤与腰椎神经有隐匿的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腰椎将造成全身性的不良后果,严重者可能瘫痪。
MDT意见一致
小手术就能摘除它
出于谨慎考虑,王德娟团队迅速牵头开展了MDT,胃肠外科、麻醉科、儿科、放射诊断科、神经外科专家助力,结合我院影像学检查结果,全面评估花花的病情,排除肿物与骶尾神经关联,决定采用经臀微创手术方式切除肿物。
该术式经过微创皮下隧道,在腹腔镜下可以显露肿物深部、底部及与肛管直肠相邻部位结构,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可更好保存排便功能;同时切口远离肛门,可避免伤口被大小便污染。
“花花是女孩子,年龄又那么小,常规手术切除会留下一条长疤,不美观,不利于恢复,我们希望在安全的基础上为孩子考虑更多。”王德娟道。
疼痛少、恢复快、够美观
微创手术显功夫
小儿外科团队精心准备,进入手术室。花花皮肤如瓷细腻,那团肉泛着光,又像顶出来的蘑菇,无声挑衅。王德娟主任带领肖楚天、张翼飞医生经皮下行臀单孔腹腔镜微创技术。
通过腹腔镜,肿物在屏幕上逐渐暴露,术野清晰完整,身经百战的王德娟游刃有余,轻松精确地将肿物剥离直肠,游离全部肿物直至其与尾骨相连处,同时切除了肿物和尾骨末节,术中出血极少(图2)。
图2 王德娟主任利用单孔腹腔镜微创技术,
精确切除了肿物
术后花花反应也比较平缓,基本没有大声哭闹,疼痛评分远低于传统手术。手术次日她就能在病房中自由活动,饮食及排泄恢复正常。
花花术后病理提示其骶尾部肿物为“脂肪瘤”,大家的担忧也随之消散。看着花花甜美的笑容,家长都很舒心,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王德娟指出:微创手术,尤其是腔镜手术,以其小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浅表或特殊部位的肿瘤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腔镜微创手术中,术者利用腔镜的放大和多角度视野,清晰辨认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精细操作。
这种手术不仅减少了出血和术后疼痛,还大大缩短了恢复时间,提高患儿的舒适度。此外,由于切口小且隐蔽,术后几乎不留疤痕,很好地回应了家长的关切。
然而,微创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儿将从中获益。
从医三十年,王德娟深耕小儿外科、泌尿外科领域,积极将泌尿外科的微创手术引入小儿外科,还创新性地通过悬吊技术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再狭窄和组织损伤的可能,并借助快速康复技术加快恢复进程。孩子刚做完手术,从以往哭闹不止到现在笑容如常,王德娟十分欣慰。
本文指导专家
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副主任,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获“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小儿泌外学组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泌尿外科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主委、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尿道疾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九届常委。
医疗专长:从事外科临床三十余年,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各级手术,同时致力于小儿泌尿系统疾病诊治,尤其在DSD、尿道下裂等先天畸形矫治、结石微创治疗、先天肾积水腹腔镜诊疗及其他小儿相关疾病外科治疗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泌尿系肿瘤及泌尿道重建及小儿先天畸形的诊治。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泌尿外科
周四下午 小儿外科
感谢肖楚天、张翼飞、李俊涛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
供稿科室: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