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的前两周,理想汽车发现自家的交付量和上险量相差了 200 多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番调查发现,原来这 200 多辆车是被别人“出口”了:

因为理想目前根本就没有海外业务。这些新车是被私人买下来后,不用上路,直接以二手车的名义,倒手卖到了中东、中亚等海外地区。


你可能听说过,这种把新车当成二手车转卖到海外的做法,叫做“平行出口”。

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生意,是因为中国车的性价比太高,一些外国消费者即使加价、还没有售后,也愿意买中国车。

在整个 2023 年,中国出口了 491 万辆新车,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车出口量相比 22 年直接翻倍,达到了 120.3 万辆,哪怕扣除掉 30 多万辆在上海生产的特斯拉,也还剩 80 万辆。


正如马斯克所说的那样, “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电动车企能摧毁世界上大多数竞争对手”。

emm......那你 flag 都立成这样了,怎么可能没有贸易壁垒呢?这最终会重塑中国汽车的出海生态。

那么,把中国车卖到全世界有哪些方式?为什么中国车的出口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出海之路才刚刚起步?

欢迎收看这一期的《车圈化简》

视频

↓↓ 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级好看 ↑↑

图文版

先看我们刚才说到的“平行出口”,它属于一种半灰色的出海方式。

而且中亚未必是这些车的终点:许多车会从通过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等中亚城市,再转运到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等 5 国组成了“欧亚经济联盟”,这么倒一手,能比直接运往俄罗斯少交 10 个点的税


中国汽车在海外的最大买家之一是俄罗斯,同时俄罗斯也是平行出口最主要的目的地:在 2023 年,光是通过平行出口到俄罗斯的中国车就有 19.1 万辆,占俄罗斯汽车销量的 1.7%

但通过中亚转运来避税的 bug ,在今年被堵上了:俄罗斯出台新规,通过中亚平行出口到俄罗斯的车,需要补交税费。同时不管哪里的车进口到俄罗斯,都要缴纳一笔“车辆报废税”,从2024年10月1日起,这笔税率将上涨70%-85%。这都意味着“平行出口“的成本暴涨,难以为继。


当然,平行出口本来就是灰色地带。中国车目前最重要的、正经的出海方式,是“整车出口”。

我们在视频开头列的这些数据,基本都是“整车出口”。它非常简单,就是我们先在国内把车造好,然后卖到全世界。

它的优势,是能凭借中国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和高效的制造能力,获得成本优势

但问题是,在“整车出口”的模式中,造车的技术在中国,上下游产业链在中国,创造出的工作岗位还在中国,卖出去车还抢占了当地车企的市场。那就......纯赚外汇啊?


很显然,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市场拱手交出来。所以“整车出口”正面对着越来越高的贸易壁垒

2024 年 10 月,欧盟最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比亚迪、吉利、上汽,在原本 10% 的关税基础上,被额外加征 17%-35.3% 不等的反补贴税——这意味着中国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上汽,成本将会原地提高一半

只有特斯拉被放过一马,只需要交 7.8% 的关税。


当然,如果硬扛的话,中国车企也能消化这些税。

比如比亚迪在欧洲最畅销的车型是 Atto 3,售价大约 3.8 万欧元。Atto 3 在国内的对应车型其实就是元Plus,售价 15 万人民币左右。二者价格相差一倍还多。

上汽在欧洲最畅销的车型是 MG4 EV,起售价能达到 2.8 万欧元,而国内优惠后的最低售价不到 11 万。价格同样相差一倍还多。所以即使成本原地抬高一半,也有利润

不过,当然并不能就这么默默地认了,毕竟加税会大幅蚕食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和利润。商务部正在努力跟欧盟磋商,有消息说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也希望最终能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但这还只是欧洲,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还有更不讲武德的玩家:

比如美国从 2024 年 9 月起,直接把来自中国的电车关税加到了 100%......


不过,目前各国加税主要针对的都是“整车进口”,还没有涉及到车上的零件。

那如果是把车拆成一个个零件,运到海外再去组装,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高额关税了吗?

这种方式,叫做“散件出口”。

更细致地说,如果把车拆解成发动机总成、底盘总成、车身总成等几大部分,那就是“半散件出口”,SKD;如果拆成数千个大大小小的零部件,那就是“全散件”出口,CKD。


散件出口也是常见的汽车出海方式。虽然只是在当地组装,但要把上千个零部件组装起来并不简单。所以哪怕是组装厂,也能带动当地的汽车工业发展。而且回头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曾受益于这种模式。

比如早在 1984 年,广州汽车厂就跟日本丰田合作,以全散件进口的模式组装过丰田的之花轻卡。之后广汽跟丰田的合作愈发紧密,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汽车体系。

在 40 年之后的 2024 年,广汽又在吉隆坡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海外 CKD 项目。只是这一次,中国厂商成为了提供技术和就业岗位的那一方。


近年来不少中国车企,都在东南亚地区以 CKD的形式迈出了出海的步伐。

甚至在欧洲也有布局:比如这款挂着“SportEquipe”的车,其实就是国内的瑞虎 8。它就是奇瑞跟意大利的经销商 DR Automobiles 合作,以 CKD 的方式在意大利组装的。

相比于车去钱回的整车出口,拼装出口的方式能带动当地汽车产业的发展,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所以在关税上不会卡的那么严。像欧盟的新规,就只针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新车,目前并不会对汽车零件加税


但这只是目前。只要是出口,就永远无法消除贸易壁垒的风险。

所以把中国车卖到全世界,绕过贸易壁垒最终方案,不是出口,而是海外建厂彻底本地化生产。让中国车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融入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这就如同你在中国看见一辆宝马,那它来自沈阳;看见一辆丰田,那它来自广州;看见一辆特斯拉,那它来自上海。它们的供应商、生产线、技术团队,销售团队......都是中国人,最后再卖给中国的消费者。

对于沈阳来说,你说宝马是本地车或者外国车,都行~


所有的跨国车企和汽车强国,最终都得走本地化生产的路。

比如我们开头提到,日本在 2023 年的汽车出口量已经被中国超越了。但日系车的主要出海方式并不是出口:

在 2023 年,日本国内的汽车产量是 900 万辆,但海外产量却高达 1751 万辆,接近两倍,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海外的日系车,并不是从日本国内出口的,而是在海外生产、销售

单看丰田一家,它在 1995 年的出口量,就已经不到海外销量的一半了。这意味着丰田把自己的工厂盖满了地球,完成了真正的国际化布局。


不光是日本,德国大众、宝马、奔驰御三家的本土产量是 369 万辆,海外产量高达 1001 万辆;美国御三家通用、福特、特斯拉的海外产量 746 万辆,同样接近本土产量的两倍。

所有这些汽车强国,都是把自己的汽车产业链,掺进了全球的经济体系中,无法剥离。


所以出口量世界第一,并不是出海的巅峰,只是下个篇章的开始。在这方面,中国车企已经起步,但也才刚刚起步:奇瑞、比亚迪、长城、上汽......过去两年都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整车厂。

所以最后,我们还可以再引用一句马斯克,他说“未来全球的十大车企,会是特斯拉和 9家中国车企”。如果真有这一天,那中国的汽车工厂不能只在中国,而要遍布全球。

下期见!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