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汽车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了:
譬如十年前,燃油车还是街头的绝对主角;后来呢,却变成了混动车的全面崛起;
而如今,智能化、大屏幕却逐渐成为新的潮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车型其实也开始“陆续在淘汰”,只是消费者不知道而已。
特别是这3种,可以说撑不了几年了——奉劝大家,千万别再买了!
首先,就是油改电的汽车
出于节省成本,或者想降低研发投入,过去几年,不少车企推出了这种过渡性质的产品。
表面上看,似乎无关紧要:
因为不就是套用燃油车的外壳,内部换上电机和电池;或者直接与燃油车共用一个平台,平行生产吗?
但实际上,这种妥协设计埋下了诸多隐患,让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一方面,油改电车型沿用了燃油车的底盘设计,电池的布置很难优化。
很多时候,电池要么被“硬塞”进油箱的位置,要么占用后备厢和后排空间。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储物能力会减少,乘坐舒适性也会变差。
另一方面,电机和电池,对散热有着极高的要求。
但油改电车型因为底盘设计先天不足,散热系统难以优化。
长时间驾驶后容易出现热衰减,不仅影响性能,还会缩短电池寿命。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车在安全性上,也难以与纯电平台车型相比。
由于电池布局不合理,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一旦发生严重碰撞,电池很容易受到冲击并引发起火。
相较于专为电动车设计的底盘,油改电的电池保护能力明显逊色。
从长远来看,这种车型的淘汰,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最好别买了。
其次,则是油混汽车
倒不是说油混汽车不好,而是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说白了,油混汽车虽然省油,但本质上它还是一辆燃油车。
动力系统的核心依然是内燃机,电池仅仅起到辅助作用,纯电续航里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举个例子,当前市场上的插混汽车,纯电续航动辄100公里甚至150公里起步,短途通勤基本可以实现“零油耗”。
而油混车型只能通过更高效的内燃机,和简单的能量回收系统来省油。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很明显了。
更别说因为电池很小,油混汽车的“能量回收”效率和容量有限,更难与插混相提并论。
说到底,插混汽车满油满电可以跑1000多公里,甚至接近2000公里,油混汽车能做到吗?
做不到!
所以据《财经》的报道,连丰田这样的油混“鼻祖”都计划倒戈了。
据悉,丰田在华合资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全面引入插电式混动系统,以取代现有的油电混动系统 THS。
他们看中的插混系统不是别的,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比亚迪 DM-i 技术。
报道还透露,按照规划,大概会有两到三款丰田新车型搭载比亚迪 DM-i 系统。
更令人期待的是,预计在2026年初亮相的第13代卡罗拉,很可能会成为首款采用这一技术的丰田车型。
就这种情况,大家还要买油混车吗?
真的要三思而后行了!
最后,就是小电池增程车了。
虽然很多人会认为:电池小点没关系,反正有家充。
但从现实的发展来看,这种车型的淘汰,可能就是1-2年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小电池容量有限,纯电续航体验差。
固定上下班通勤还好,稍微远点的距离,或者有临时的计划,纯电续航就不够用了。
特别是在冬季,电池性能大幅下降,纯电续航进一步打折扣,使用体验更加糟糕。
更让人头疼的是,增程车在电量低于20%时,会开启“强制保电”模式。
这么一算来,续航就更不经用了。
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在于,增程车的本质还是电车,还是得充电。
但由于电池容量小,它的充电效率非常低。
说白了,别人充个电动不动150kw 的功率,而增程车能有50kw 就不错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问题,今年推出的好几款增程车都会上大电池。
像小鹏汽车的 g01车型,甚至会上800v 技术,纯电续航提升到400公里。
这么一对比,你说老款的增程车,是不是被淘汰了呢?
总而言之,以上这3种车型,真的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建议大家就别买了。
否则,搞不好会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