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雅 刘 乐
嘉 宾:省人大代表 徐 斌 李晓波 解从阁 楚艳秋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辽宁全面振兴既要交出高质量的“经济账”,更要交出高颜值的“生态账”。我们如何更好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增效?
徐斌:辽宁全面振兴进程中,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关键课题,要找准两者的最优平衡点,创新思维尤为重要。我们要在环保治理技术上发力,推动技术更新迭代,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促进循环发展。此外,我们要对传统产业工艺进行创新,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李晓波: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技术创新是关键,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助力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模式,逐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和监管,通过设立环保奖励与惩罚机制,引导企业提升绿色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环境成本。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基础设施,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最大程度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解从阁:算好这“两笔账”,要在产业转型与生态产业培育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传统产业要加快绿色转型,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钢铁、化工等传统企业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与污染,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带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如辽宁沿海地区要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渔业、滨海旅游等,内陆地区开发生态农业、森林康养等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发展。
记者: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底蕴更深?
楚艳秋: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底线,除行政监管、执法手段外,要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等司法手段,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有关部门要以“零容忍”态度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主动“亮剑”,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公共利益这一核心,切实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要进一步提高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同时,律师队伍也要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展普法宣传、代理环境公益诉讼、参与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等方式,共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解从阁:绿色物流、新型储能产业、企业节能降碳与回收利用等,应当列为辽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重点突破领域。在绿色物流方面,着力构建东北三省一区的绿色物流大通道,通过政策扶持对高速公路上的氢能车辆实施免费通行,给予电动重卡最优惠的收费政策,并推动绿色港口向产地前移。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要充分发挥辽宁的风电、光伏发电优势,加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传统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能源二次利用,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徐斌: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引导企业积极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同时鼓励改造生产工艺,促使其主动在生产环节探索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路径。发挥政府资源统筹协调优势,全面梳理各行业间的潜在联系,链接产废企业和用废企业,打破部门与行业壁垒,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要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大对绿色环保科技创新领域的引导扶持力度,推动创新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落地和快速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