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优秀天数112天,首次超过100天;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6年优良比例保持100%;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1月17日,南京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
全年优秀天数首次超过100天
2024年,全市PM2.5浓度28.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个百分点,南京都市圈第一,连续5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85.8%,同比增加15个优良天数,南京都市圈第二,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三,顺利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此外,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优良天数比率、大气综合指数、PM10、NO2、CO等多个指标达到2013年新标准实施以来最优,臭氧指标达“十四五”以来最优。
推动全市132家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06家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0家企业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市已累计减排化学需氧量19451吨、氨氮2885吨、VOCs5323吨、氮氧化物9182吨,前三种污染物已超额提前完成省定减排目标,而且有力支撑空气质量改善和优质重大项目落地。
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十达标”落实,持续开展道路积尘和裸土覆盖监测,全市国控点降尘量均值2.3吨/平方千米·月,同比改善11.5%。规范整治餐饮服务单位4011家,累计安装高效油烟净化器1829台套,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4年,我们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噪声扰民、餐饮油烟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受理信访投诉同比下降29.6%,环保民生福祉有力维护。”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青说。据悉,南京涉油烟投诉较2023年下降55%。
南京市生产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宁晖表示:“我们克服了年初全国大范围跨年霾污染的不利影响,持续推动夏季臭氧攻坚战,打赢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保卫战,实现PM2.5浓度同比改善、全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全年优秀天数112天,首次超过100天,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
太湖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2024年,南京组织实施了水源保护、污染减排、生态修复、风险防控等四大类90余项重点工程。组织开展漆桥河双固桥、北十里长沟东支红山桥等重点断面溯源,实施秦淮河、滁河等主要河道调查及预警监测,持续开展重点国省考断面关联排涝泵站前池监测,全力保障水质达标。
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流域内21家涉磷企业分级分类整治,太湖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开展石臼湖生态修复路径研究,联合安徽马鞍山市制定实施《石臼湖蓝藻水华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共同维护石臼湖“天空之镜”美景。
深入推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建成运行新港污水处理厂4万吨/日扩建工程。完成全市重点河湖的水生态调查与评估,长江、太湖、秦淮河、滁河、水阳江、石臼湖、固城湖各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9%,全市域入河排污口已基本完成排查并初步建立底数清单。
南京市水务局水环境建设处处长张晓峰介绍,年度60项水环境治理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82.3%,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6年位列全省首位,并以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顺利通过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据悉,2024年全市42条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保持100%,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优良,城市水体消劣提质省级监测达标率近90%。
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不断强化土壤环境安全监管,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94%以上,达到省定目标。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完成202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50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确保“住得安心,种得放心”。
加强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持续提升危废利用处置能力,推动建成400余个无废细胞,形成“无废实验室”“无废园区”等7个示范样本。完善辐射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60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标准化建设评估。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有力应对滁河浦口段客水污染事件,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守牢环境风险底线。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和“重大项目环保服务保障八条措施”,对506个省、市重大项目全程开展环评指导服务,南京港规划、扬子扬巴轻烃项目、金陵石化高端日化、金陵亨斯迈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工作指南》《石化行业高架火炬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均为相关领域的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深入推进监管创新改革,“环评打捆审批”改革被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评选为第二批创新应用场景。坚持科技赋能,构建“天空地”全覆盖的“智数化”生态环境智慧平台,强化非现场监管能力,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精准化和服务的高效化水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孙苏皖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