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今年“陕西两会”开幕,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万亿元、增长5%左右。

2025年陕西这么干!

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全省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一、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1、提高投资效益

  • 省级重点项目建立分层级分领域包联机制、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

  • 加快西安高新集成电路、比亚迪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4500亿元以上。

  • 开工洋县至西乡和镇巴至陕川界等高速项目。

  • 力争西延高铁、麟法等3条高速、西安地铁15号线年内建成投运。

2、大力提振消费

  • 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 扩大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和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

  • 加大“好房子”供给。

  • 加快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扩大特色农产品电商消费。


2、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 加快陕煤煤炭分质利用、环氧树脂一期等项目建设,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建成投产。

  • 提升电力调储能力,建成榆能西南70万千瓦热电项目,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 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苹果、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竞争力。

  • 新增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 推动冶金、有色、建筑、纺织、食品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持续做大乳制品、白酒、富硒食品、中药材等产业。


3、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 发展光电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大型无人机、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

  • 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小型卫星等产业。

  • 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4、做强现代服务业

  • 加快推进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 开展综合巨灾保险试点,争创西安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三、加快创新要素融合,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1、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

  • 不断提升秦创原能级,推进大科学装置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健全“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

  • 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提升单列职务成果转化率,推动成果收益分配向研发和转化人员倾斜。

  • 新建20家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靶向攻关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000家。

2、强化高质量教育支撑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健全就业招生联动机制,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 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打造一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 实施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建设20个引智示范基地。

  • 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 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释放文旅消费潜能。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全省政策,推动榆林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高水平办好丝博会、农高会,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省份合作,提升苏陕协作水平。持续开展“陕耀全球”拓市场抓订单活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好签约项目跟踪服务。着力促进外贸扩量提质,进出口总值增长5%。


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建优势互补空间格局

1、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 按照“西安研发+周边配套”模式,推动西安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辐射带动能级。

  • 优化宝鸡、咸阳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实力。

  • 完善铜川、渭南产业布局,提升配套能力。

  • 西咸新区为纽带,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

  • 深化杨凌区校融合发展机制,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

  • 支持延安、榆林协同发展,增强能源保供能力,提升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水平。

  • 支持汉中、安康、商洛壮大旅游康养、消费品制造、抽水蓄能等规模,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航空、毛绒玩具、预制菜、消费电子等产业。

2、提升壮大县域经济

  • 优化“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实施县域特色经济改革行动,培育新增2个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园区,县域工业产值增长6%。

  • 分类推进10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培育一批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

3、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净增耕地20万亩。

  • 做好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500个,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稳定在95%以上。


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持续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做好石峁申遗和秦东陵、芦山茆考古挖掘等重点工程。

  • 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

  • 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发挥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擦亮中国-中亚联合考古等国际合作品牌。

2、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 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场所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陕西文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建设。

  • 用好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

  • 发展秦腔艺术、陕北民歌、陕南戏剧,努力创作更多文学、美术、影视等精品力作。

3、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 深入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壮大出版、演艺、文创等产业。

  • 创新特色民宿、文旅街区、沉浸体验等业态,推动红色游、乡村游、入境游发展壮大,做靓跟着美食游陕西等特色品牌。

  • 办好花样游泳世界杯总决赛、世界男排联赛等国际赛事。


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设立,推动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

  •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深度节水控水,完善“三北”工程协同实施机制,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

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加快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

  • 持续整治黑臭水体,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 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实施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用能预算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减排交易。

  • 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建筑发展,营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