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大规模技能提升培训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广大青年学子留省就业添砖加瓦。
促进全链条人才政策衔接配套
从完成20项民生实事到医疗、社保、养老、失业一系列民生保障的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列举了惠及民生的一系列举措及成效。其中,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比例为近6年最高,这吸引了省人大代表吴群红的目光。
春江水暖鸭先知,吴群红代表在冬日里感受到龙江人才发展的春之讯息。“这不仅仅是民生的大事,更为推进黑龙江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及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保障。”吴群红代表思索,如何巩固已有成绩,针对薄弱环节靶向破题。“我认为要通过持续聚才、引才、留才、用才,打造龙江人才大有作为的真正春天。”她建议,把对人才价值的认识层层传导并转化为龙江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爱才、护才、宠才的社会环境。
“去年冬天,‘尔滨’凭借冰雪旅游火爆全网,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来‘打卡’。对待人才,我们同样也要拿出龙江人百般宠爱冰雪游客的那种心情和热情,努力打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舆论环境和具体行动。”吴群红代表建议,推进各级政府、大学、企业事业用人单位一系列引才、留才、用才全链条人才政策的有机衔接和配套。通过推进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一系列创新项目建设为引才、留才和用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通过学习深圳等地先进经验,为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倾斜。“留省就业,不止于毕业时的‘临门一脚’,而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大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方位学生的素养教育,把爱科学与爱家乡、爱龙江热土的教育,与对龙江悠久历史、独特文化的教育融入课堂,把那些献身龙江发展的杰出人才编写成思政案例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同时,高校应加大培养面向现代化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新质人才,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化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吴群红代表建议,加强政策引领,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持续激发“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活力,推进我省高校从数量大省向质量强省迈进,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鼓励本土人才扎根龙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怎样培育新质生产力,“老”设备如何焕发“新”活力?省人大代表哈书菊有着自己的思考。
“以招录定向选调生工作为例,应增加部分本省‘双非’高校的招录比例,与‘普通选调生’同向同行。”哈书菊代表介绍,在我省部分“双非”高校中,有些专业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培养质量也更胜一筹,例如黑龙江大学的法学专业、俄语专业等。
“我省高校及科研院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多数都出生在黑龙江,有黑土地情结,亲朋好友也多在黑龙江,他们更容易留省就业,为龙江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我们在吸引人才的同时,更要留住这部分本土人才。”哈书菊代表建议,按照专业的全国排名确定定向选调生入围学校名单,充分关注黑龙江省有关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留住本省培养的优秀人才。在落实推进人才引进的同时,推进落实留住人才的政策待遇,从薪金待遇、职称评定、荣誉称号等方面给予与引进人才同样的机会。此外,提高人事部门与组织部门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服务意识,例如开设线上咨询服务平台。
“留住青年就是留住未来。”省政协委员姜同河说。他建议,探索建立针对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的激励机制,设立东北边境县(区)试点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就业服务优化、职业发展支持等多方面措施,鼓励更多毕业生积极扎根龙江。
精准帮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绩,但仍有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面临诸多就业挑战,应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提高帮扶精准性和有效性。”省政协委员陈伟民介绍。
陈伟民委员建议,细化和完善就业援助政策,确保政策能够精准覆盖到困难群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举办各类招聘会、开展职业介绍、提供职业指导等方式,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应根据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困难群体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创业扶持等全方位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建立稳定的就业援助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来自企业的陈伟民委员表示,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我省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促进其实现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