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尹星云)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1月13日至17日召开。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岩带来关于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年演艺人才储备力度的提案。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岩。人民网记者 尹星云摄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正在积极持续打造“演艺之都”,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设步伐也在持续加快。“为了更好地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凸显、增强这里的文化底蕴,应持续加快文化人才、尤其是演艺人才的储备与梯队建设。”刘岩表示。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是演艺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三大文化建筑开放已满一周年,成为市民游客热门“打卡点”。北京艺术中心上演了近280场优质演出,接待观众人次近19万;台湖演艺小镇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也吸引了艺术院团的入驻,盘活了演艺“人气”。环球度假区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热门文旅目的地,这里也聚集了大量演艺人才。这些文化旅游设施不仅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注入了强劲的文化活力与气息,更以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助推着京津冀区域的文化发展,彰显着全国文化中心的厚重底蕴与创新精神。
刘岩告诉记者,“调研中,我们看到了演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方面已经在发力,但在人才吸引的力度上还应再加强。”
优化、细化现有政策。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实际情况,目前已出台关于人才引进的专项政策,如2024年初发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人才政策2.0版——运河英才计划,其中就涉及到文旅领域人才的吸引。刘岩建议在该计划的申报时限上,可从每年固定时间段申报调整为常年随时申报,另外在演艺人才申报方面,可加大倾斜力度,因为目前在全国文化中心及“演艺之都”建设的大背景下,这类人才是亟需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方面,其有培育造就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文艺队伍的资助方向及目标,她建议在通州区演艺人才培养方面予以侧重、倾斜,“因为通州演艺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乃至全北京文化发展的后劲。”她认为,还应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细化演艺人才梯队建设规划。明确各层次人才的数量、结构和培养目标,确保梯队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拓宽选拔渠道,建立培训体系。刘岩建议通过网络、校园、推荐等多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尤其是校园方面,因为北京有全国最顶尖的艺术院校,每年毕业的演艺人才众多。建议通州区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稳固的演艺人才吸纳渠道,研究设立演艺人才培训体系,一方面可助力高校学子更快融入通州区的文化建设队伍,另一方面还可依托高校学子,为通州现有演艺人才进行交流、培训,巩固、提升通州现有演艺人才水准。”
建立演艺人才数据库。她还建议建立演艺人才数据库,对各类演艺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通过定期更新数据库信息,及时掌握人才动态,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