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三轮车,陪他驶过大街小巷;一根拐杖,陪他访遍家家户户;一本笔记本,让他记满发展规划……他就是肥城市安驾庄镇北石沟村党支部书记梁乙明。

69岁的梁乙明在村工作长达53年,先后担任生产队记工员、会计、副书记、支部书记等职务。五十余载,风里来,雨里去,他用赤忱的坚守,青丝变白发,身体力行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四带工作法”诠释村党支部书记“带着责任抓发展、带着目标快落实、带着办法破难题、带着感情惠民生”的责任与担当。大伙评价他是“永不歇脚的老黄牛”。

算好“基层治理账” 打造“和谐北石”。梁乙明作为土生土长的北石沟村人,好在地熟人熟情况明,不好在人情世故多。“怎样做好群众的事,最重要在于公心,要靠政策、靠公平、靠公正。”虽然平时接触的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事,但也是利民惠民、事关民生的大事,所以事无论大小,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谈起这些“治村经”,他便滔滔不绝。

平时村里的大小事,梁乙明随叫随到,面对矛盾纠纷调解时,大家都笑称“老梁一来,没有人不卖他面子的”,但梁乙明清楚大家不光是看在他是村里的“大家长”,更是看在他情理结合的公心。面对矛盾调解时,他总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软话硬招换着用,面对不同性格的人,也会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通常调解下来,大家都心服口服。

“几十年如一日地管好村里事,积累的是经验,展现的是真心,他的心里装满了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村里人都是这样评价梁乙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2020年9月梁乙明突发疾病,在住院期间,心里最挂念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想着村里的发展、群众的嘱托。

“按理说,他已经上了年纪,还患上多种病症,完全可以把工作推给别人去干,可他却从来没有。”老党员房爱香介绍说,其他同事怕梁乙明太劳累,大家主动替换他值班,但是他却一直忍受着病魔的折磨,无论是村民找他,还是上级安排的任务,他始终都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冲在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梁乙明常说:“只要心脏还在跳,党的事业就不能撂!”

俗话说得好,“互相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近年来,北石沟村党支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既加强了村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与党员村民、“两委”成员交换心声意见,确定发展思路,以“四带工作法”为指导,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公开透明,搞好网格化服务,真正把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同时,北石沟村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边界清晰、不留空白,按照“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群众认同”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或按照生产生活相近的原则,划分网格,推动“多网合一”,实现村级对网格的直接扁平化管理。

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是付出和努力,是坚守和责任。梁乙明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上任以来,他先后获得肥城市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先进工作者、肥城市第十四届劳动模范、安驾庄镇招商引资、重点工作突击标兵等称号。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一块块荣誉奖牌如同一首首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荣光,述说着梁乙明带领全村百姓奋勇拼搏、共同致富的故事。

“班子强、队伍活、民心聚、环境美、生活富......”如今,谈起村里,村民们乐的合不拢嘴。

算好“经济发展账” 打造“实力北石”。北石沟村位于安驾庄镇驻地西,全村在册人口700户2337人,常住人口360户816人,党员50人。虽然离镇驻地不远,但是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经济基础薄弱。村里虽然土地不少,但都是以单一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村里仅仅依靠对外承包点机动地维持日常开销。

2022年以来,安驾庄镇针对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探索推进集体“一块田”改革,引导有意愿的村民将分散的土地交由村党支部统一经营,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村一块田”,有效解决“补丁地、巴掌田”耕种作业难、种植管理费用高的问题难点,实现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一块田”改革,也给北石沟村里带来了农业发展新思路。北石沟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连片整治、全域推进,昔日小田变大田,村集体变身“种植大户”,不仅实现“耕、种、管、收”一体化。截至目前,北石沟村“一块田”面积达到近800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突破100万元,既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同时,围绕“三山一堰”工作愿景,把好安驾庄镇西大门,北石沟村在卧虎山顶发展46亩公益林,实现松柏戴帽;栽植190亩肥桃,培育12个优良品种,实现果树缠腰;淸挖河道增地30余亩。治理金线河水面72亩,整治鱼塘3个养殖龙虾,实现水美鱼肥;栽植2000株花椒树,实现堰边花椒。村民们也从这种新颖的农业种植模式中获取比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更多的利益。


针对农村普遍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北石沟村深入贯彻落实能人回引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目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创办沣滢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桂洪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5家,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产引才、以才兴产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算好“民生实事账” 打造“宜居北石”。作为一位“老手书记”,梁乙明时常思考: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带着问题,他“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总结经验,最终得出:带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分内职责,而能不能让老百姓过的更幸福才是检验村书记能不能走进群众的心中的标尺。

当前,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在北石沟村,70 岁及以上的老人有 202 人,占常住人口的 45%,“一锅饭吃一天、一个菜吃三餐” 是这些留守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梁乙明立足北石沟村实际情况,在“一块田”改革的基础上,秉持自愿原则,村集体将老人无力耕种的土地进行流转集中经营,经营所得收益反哺养老,形成了“一亩三分地给村,一日三餐免费”的“以地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让土地成为老人的生活保障,让村集体成为老人的晚年依靠。

“这个食堂真是太好了,解决了咱们老年人吃饭的问题,价格不贵,菜样也多,村里真为我们老年人着想。”1月1日上午,安驾庄镇北石沟村一块田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幸福”味道。

开业当天,餐厅内座无虚席,每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幸福食堂”里,老人们不仅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饭菜,还可以聊天解闷、疏解情绪,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这里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行,出行安全隐患大。现在路修好了,我们老百姓出行也安全了。”谈起现在修好的路,北石沟村村民喜笑颜开。为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北石沟村村稳步推进路面硬化工程,硬化路面2000余米6000平方,解决道路破损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铺就村民出行“幸福路”。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升村内颜值,北石沟村在中心街修建绿化带,种植苗木、花卉,整修路肩,打造错落有致、色彩斑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乡村,形成“车从花间过,人在景中行”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分别在村子的南、西、东北三个区域修建了3处文体广场,安装了30多件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绝好去处,实现群众身有所憩、心有所寄,实现出门见景、门前健身的愿景。

“摄像头就是‘眼睛’,这么多‘眼睛’帮我们盯着,村民安全感得到很大提升。”梁乙明说到。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北石沟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及开展实地勘查后,在易发生交通事故路段、村内出入口等地,安装85个智能监控摄像头,实现了监控全覆盖,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如今的北石沟村凭栏远望,错落有致、整洁敞亮的房屋掩映在群山绿树间,一条条道路穿村而过、四通八达,一辆辆农用车、小轿车驶向远方。

算好“红色资源账” 打造“文明北石”。红色文化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凝结着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近年来,北石沟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以建设“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修建党建一条街、村史民俗馆,并对武圣域故居进行修缮改造。

据悉,武圣域,原名武希贤,安驾庄镇北石沟村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武装领导人。武圣域故居由祖上所遗,已有200余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为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北石沟村投资10万余元修缮改造了武圣域故居,让久经风雨的故居,重现往日风貌,唤起历史记忆,赓续红色光芒。

武圣域故居在北石沟村中央位置,是一座不大的坐北朝南的院落,有正房6间、东屋1间。故居室内和室外展示内容丰富,分别有武装斗争、抗战胜利、铭记历史、村史村志等部分,一幅幅革命场景的图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鲜活再现了革命先辈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

北石沟村充分运用本地红色资源,深化党员教育,让旧址遗迹成为“大课堂”,让史实资源成为“活教材”,让革命先辈成为“好榜样”,真正使红色资源“动”起来,党员教育“活”起来。

梁乙明介绍道:“武圣域的事迹激励了我们北石沟村一代又一代人,此次故居的重修,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武圣域的生平和贡献,也为我们村增添了一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故居的修缮是对不朽精神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迪和鞭策。”

据了解,北石沟村还将武圣域故居与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串点成线,形成红色教育矩阵,将鲜活丰富的党史内容、红色故事、乡村文明融入到宣传教育之中,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村党支部书记是党的政策在基层的传播者,是乡村发展的领航者,也是群众冷暖的知心人。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梁乙明对北石沟村的真情付出和无私奉献。53年的付出,是坚守,是责任,是这位老支书不忘初心的追寻。近20000个日日夜夜,梁乙明从一个满身干劲、浑身是胆的壮年小伙儿变成了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他务实笃行,用担当和忠诚诠释一位老支书对党的铮铮誓言。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张静)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