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没有一次成功能轻而易举取得;没有一次破局靠单打独斗实现。极不寻常的甲辰龙年即将“谢幕”,这一年,津南区全区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上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向着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津南融媒特别开设【“见”津南之“度”】栏目,“见”取见证、见行、见效之意,“度”为温度、深度、速度,带着大家透过文字感受吹遍津南大地的干事创业之风。

在刚刚过去的津南区两会上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徐徐展开过去政府工作的答卷,用心用情实施10项民心工程、公共服务更加优质、乡村振兴战略升级加力……每一个“民生”字眼背后都浓缩着百姓沉甸甸的关切实事。2024年,津南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保障作为“重头戏”,听民声、重民智、暖民心,持续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愁事、难事、烦心事,将群众的“可期可盼”转化为“可感可及”,交出了一份高分且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提升宜居温度 托起百姓幸福“安居梦”


“今天,我们召开村两委会,履行村民安置房还迁的民主通报程序。”年关将至,辛庄镇白塘口村村委会内热火朝天,不是新春联欢,但喜庆氛围更胜一筹。村两委正在讨论白塘口城中村安置房的建设进展情况、房屋面积、可选户型,以及小区建造特点等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白塘口村将向镇党委申请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报还迁安置房相关情况,村里的老党员李仁起听说这个好消息后,早就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并且准备好在大会上发言。他对记者说:“终于要还迁了,租房子总感觉不是自己的家。每次经过还迁安置房的建设工地,都要多看几眼,盼着早日建完入住。梦想要实现了,这是2025年我们全家最开心的事了。”

据了解,白塘口城中村安置房分东、西两区,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涵盖68栋楼。西区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在进行竣工备案,东区项目主体已封顶,外立面及内部装饰装修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小区配套施工,预计2025年6月竣工交付。目前选房方案已制定完毕,预计2025年2月正式开启选房工作,3月完成选房,选择西区安置房的村民可拿钥匙,选择东区安置房的村民预计6月底拿钥匙。该项目建成后,可帮助2200余户、近6000名村民实现安居梦。

住房,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津南区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顶层设计提效、建设进度提速、工程质量提优,大干快上、拼出成效。除辛庄镇白塘口城中村项目外,北闸口三道沟城中村项目也在其列,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2025年实现村民还迁安置。两个还迁项目的顺利竣工将全面解决3052户、8514名居民的还迁安置问题,让“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这一年,津南区抓实住房保障,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260万余元,惠及420个家庭,超额完成任务;受理公租房申请44户,出租人补贴142户,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2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共计1272间房,6.92万平方米;组织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全年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5户;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组织加装电梯竣工验收2部,实现全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运行3部……一个又一个硬核指标如期完成,满足了群众一项又一项安居的美好期望。

提升基层温度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元旦过后,距离八里台西小站村被评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已有一年时间。

去年,按照《天津市乡村振兴三美四乡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试行)》要求,津南区拨付市级普惠式财政资金80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普惠式资金500万元,在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断提升重点行政村发展水平。经过指导推荐以及市级评审,最终,小站镇操场河村、迎新村,北闸口月桥村、前进村,八里台西小站村通过市级考核,纳入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范围。


八里台镇西小站村上榜,凭借其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的研学品牌,该村组织编排的红色文艺作品,创新开发的研学课程,吸引了众多客源,一年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余元。旅游产业兴盛,休闲农业兴旺,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建设,推动高效蔬菜种植,探索出生态农业新路径。农村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环境宜居,硬指标带来了经济软实力,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舒心了,笑容也更多了。

“我们村也在未来发展上有很多的想法,比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引进专业的电商平台,让我们村里的农产品、农民的手工艺品走出去,帮助他们打开更广阔的销路……”西小站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路鑫对未来充满希望。


产业兴则乡村兴。津南区深度挖掘农村禀赋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重点片区,致力于打造集科普示范、产业发展、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农业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兵米文化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并做实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同时,依托绿色生态屏障打造特色民宿、举办丰收节主题系列活动等,乡村“流量”变“留量”,村民乐享文旅发展红利:月桥村里的月桥文化仓建设项目,以其独特的婚姻文化主题和丰富的活动形式,成为了全区传承婚俗文化的“顶流”,而“6厅4坊2中心”的规划布局,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赋予了月桥村新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运营一年来,该项目累计接待宾客16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800万元。小站镇迎新村以迎新民俗嘉年华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已接待研学4.7万余人,累计接待游客50万余人,创收超3500万余元。

在乡村环境打造方面,津南区还完成梨双路(五大街——津沽公路)、东金路(东泥沽村口——海河堤)等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并投入使用,不断完善的路网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提升医疗温度 守护群众身体“健康门”

家住咸水沽镇金浩园小区的居民刘桂萍,今年下半年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天津市环湖医院,经过抢救已无生命危险,但引发了语言障碍、肢体麻木、偏瘫等后遗症。


听说家门口的津南区中医医院正好有康复科,刘桂萍一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诊疗。经过精准评估和认真研判,康复科大夫为刘桂萍制定了“专属”治疗方案,包括中药、针灸、拔罐、现代康复训练、电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经过系统治疗,刘桂萍顺利出院。

“效果真的挺明显的,刚刚从环湖医院回家的时候,我母亲说话不清,也不能下床,经过两个疗程的康复训练,现在基本生活能够自理,说话很慢,但是能说清楚,而且每天还能下楼转一转,恢复的程度我们以前也不敢想。”刘桂萍的女儿说。

2024年,津南区中医医院中医康复专科成功被确立为天津市中医优势专科以及津南区临床重点专科,顺利通过天津市中医康复分中心评审工作。该科室凭借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传统针灸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理念,形成神经康复、骨伤康复、老年病康复三个亚专科,以中风偏瘫、脊髓损伤、面瘫、颈肩腰腿痛为特色优势,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看诊。通过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和专业的护理服务,全年共收治病人485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患者重燃希望之光。

健康底色是广大群众的幸福成色。过去的一年,津南区围绕重大疾病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完成津南医院呼吸内科、急诊科、消化内科和中医医院康复科、糖尿病科区级重点专科建设,做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医学中心,完成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市级验收。医疗机构专科实力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患者从“看得上病”实现“看得好病”。

围绕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津南区“医”心为民办实事,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津南医院发挥医共体总院作用,以人员下沉为核心,通过人员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深化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信息系统数据互通共享。积极筹备建设各分中心,目前已完成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远程心电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建设,信息管理中心已发挥作用。截至目前,远程医疗服务4881人次,远程影像诊断2360例,远程心电诊断618例,基层上转患者1903人次,总院下转患者587人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能力提升,成立区级社区疼痛门诊质控专家组;5家胸痛救治点通过市级验收;津南医院、中医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及1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成……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津南医院二期、中医医院新址建设顺利实施,区疾控中心实验楼完成竣工,海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硬件扩容升级,医疗条件和就诊环境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来源:融媒津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