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也是育人理念的升级。图/IC photo
正值2025北京两会期间,日前,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参加西城团审议时提到,前瞻研判、动态调整学位供给,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
当前,全国范围内“有学上”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作为全国教育高地的北京,尤其应该在实现高水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民众上好学的期待上作出表率。
建设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努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其实是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立足区域特点,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办学方向。
以北京西城区为例,近年来,西城区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急剧增加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老城区有限的空间制约着学校品质的再提升。其推行的“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建设项目,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规模较小、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引进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解决发展难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业和身心的共同成长,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也逐步提升。
由此可见,建设好“小而精”“小而美”学校的的价值不言而喻。一方面,对北京,尤其是老城区来说,空间有限,限制了学校在规模上办大的可能性,而且,考虑到学生就近上学的便利,也不能总是把“小”学校一关了之。这就要求学校需要在“精细”上下足功夫,追求内涵式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为更好实现因材施教,要求使校额、班额保持在适度水平,以特色发展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多被看见、被关注,实现高水平育人。
由此而言,建设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也是育人理念的升级。
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如果一味追求办学规模,不仅会加大学校管理难度,也会破坏区域教育均衡,让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个别学校,并带来一系列教育以及社会问题。
当前,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众,就不能只走教育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建设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着眼的是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抓手。
这也意味着,要在政策、资源等的投入上,更多关注那些角落里的学校,不让任何一所学校掉队。同时,这也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管理者拿出决心和智慧,聚焦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将学校建筑与城市历史风貌、学校文化特色相融合,瞄准学校的特色发展,实现各美其美。
撰稿 / 卓如(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