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它既充满幸福,但又常带来些许烦恼——因为“每逢春节胖三斤”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在大家大快朵颐之后,腰围与体重便悄然增长。

那金黄诱人的油脂与碳水化合物的结合,散发着浓郁炽热的香气,是让人难以抗拒的“热量炸弹”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在山西,无论是晋南还是晋北,开油锅几乎都是家家户户备年菜的“压轴大戏”。春节临近,人们便早早着手筹备,平日里平凡无奇的食材,在油与火的淬炼下,摇身一变成为外形精致、寓意美好的春节专属美食。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数量可观的各类炸物,在春节到来前便已烹制完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它们既是茶几上款待宾客的小点心,也是春节期间的“升级版”主食。

这些美味的油炸食物,热烈地迸开了山西人的春节。

油炸的快乐,古人也懂吗?

油炸,这可是个让无数“吃货”为之疯狂的烹饪绝技,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对食用油有了应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就记载了用动物油脂烹调食物的案例,那时的人们已懂得根据不同季节和肉类品种选择合适的油脂,如春季用牛油烹调猪羊肉,夏季用狗油烹调干鸡、干鱼等。



图源:视觉中国

至于食用油从动物油向植物油过渡,前人认为大致始于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除了动物油脂广泛应用于烹饪,芝麻油等植物油也走进了厨房。

芝麻,旧称胡麻,西汉时期传入中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齐民要术》中称白芝麻一般含油更多,但宋代《陈旉农书》中认为黑芝麻做的油最好

南北朝时期,芝麻油在烹饪中就有应用。《齐民要术》就记载了用芝麻油制作汤菹的方法,以及用荏子油(白苏籽油)炸制面食等。这时,油不仅用于调味,还发挥了防腐作用



图源:太行日报

到了宋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加丰富,陕西人会吃杏仁油等,山西人则食用大麻油等。北宋宫廷膳食用油主要是芝麻油、荏油和菜油……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油有荤素之别”,提出炒荤素菜时荤素油搭配的方法,展现了古人对食材特性的深刻洞察,为后世烹饪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古至今,烹饪理念不断传承与创新,油炸这一烹饪手法,也在各地饮食文化中绽放异彩。而山西作为“碳水大省”,所以山西人对碳水的热爱和创造力堪称一绝,他们将简单的谷物和面粉变幻出无数种美味。

碳水?炸就完了!

油炸碳水,是山西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门类。究其原因,大概是油炸自带几分“奢侈”与隆重,足以体现人们对节日的重视。

以及油炸制作过程特殊:炸少了不划算,浪费油;炸多了连续吃,容易腻,因此必须等到家族成员齐聚,祭祖待客访友都能用上,才是最佳施展时机。



图源:太行日报

面对一整锅油的大手笔,人们当然不会放过一年一遇的“创作机会”,每家都会尽可能多做些种类花样。而在山西,春节炸物几乎是面食的天下。



图源:山西卫视

每当逢年过节,有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的「油糕」,又开始频繁登上油锅的舞台。而且油糕品类丰富,有泡泡油糕,黍面油糕,红薯油糕……

「泡泡油糕」的食材简单,只需白面、水、猪板油、砂糖即可,制作完成的泡泡油糕,那泡泡油糕色泽黄亮,表面蓬松得宛如轻纱。趁热品尝,油脂与油炸脆皮在口中碰撞,带来最原始、最美妙的味觉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图源:运城文旅

黍面油糕」与泡泡油糕不同,它以黄米面为主要原料,将红小豆、枣泥等馅料包裹在熟黄米面中,捏成饼形后油炸而成。黍面油糕软糯香甜,滋味浓郁,轻轻扯开金黄酥脆的外皮,内里诱人的红枣馅便显露出来,丝丝香甜在舌尖久久萦绕。



图源:运城文旅

在春节期间,「疙瘩麻糖」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它作为山西一种传统的油炸小吃,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飘出它的香气。

这道小吃以微甜、清淡的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那金黄酥脆的外衣下,包裹着甜蜜与温馨,每一口都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它让人在品尝的瞬间,仿佛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图源:太行日报

过年吃麻花,寓意着长长久久,而「稷山麻花」在麻花的大家庭里,占据半壁江山,它不仅是美味的日常零食,更是逢年过节的必备待客美味。

如果你恰巧路过油炸麻花的摊位,空气中飘着的诱人香气会让你走不动道儿,现场来一根尝尝,一口咬下去,酥、香、脆,给你简单又直接的快乐。



图源:运城文旅

春节期间,在山西部分地区会准备「闻喜煮饼」这一美味佳肴。可别被它的名字中的“煮”字所迷惑,在晋南民间,“炸”被称作“煮”。

在制作闻喜煮饼时,油炸是关键环节。将事先做好的饼坯放入油锅,经由这关键一炸,待饼坯浮起,呈现出迷人的美拉德色系,表面出现细小裂纹时,便可将其捞出。炸好的饼坯晾凉后,再裹满糖浆,最后滚上芝麻,完成味道上的升华。

制作完成的闻喜煮饼呈棕黄色,口感酥沙松软,每一口都散发着浓郁的桂花蜜香,甜而不腻,寓意着团团圆圆。



图源:运城文旅

山西人炸锅里的家乡味

在山西,油锅里可不止能炸碳水,那可是“万物皆可炸”的神奇存在。山西人秉承着“不论荤素,炸就完事儿”的豪爽理念,无论是肉类、蔬菜,还是豆制品……统统都能在油锅里翻滚出别样的风味,炸出满当当的幸福感,仿佛一切食材都能在这油花四溅中,开启一场华丽的味蕾盛宴。

油炸和肉的结合

成就了许多山西菜

油炸是对肉食的最高礼遇。要想忙活出一桌宾客尽欢的“硬菜”,砧板旁边几盆鲜亮的肉,和锅里滚烫沸腾的热油,可都是不容缺席的主角。

「过油肉」是山西著名的传统菜肴之一,号称“三晋一味”。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喜庆聚餐,总少不了过油肉的身影。即使在春节的食谱上,过油肉也位列其中。

它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非常好吃,总叫人惦记着它的味道。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小酥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也是著名的山西十大碗之一,是晋菜三蒸中的第二蒸。酥肉,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在山西几乎是人吃人爱的一道家常菜。

在山西不同的地域赋予其不同的叫法,制作方法上也各有改进。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宴必上的菜肴



「烧肉」是山西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菜品之一。通常都是在腊月二十三之后,做好一大块。烧肉色泽红中透着焦黄色,油光四射,看着就超有食欲。切片后可以红烧、扣碗、做烩菜、煮铜火锅……



图源:迎泽发布

山西人的炸锅

连素菜都不放过

当然,山西人对“过油”可谓是相当执着,不只体现在肉食饕餮上,连素菜也是如此。

要说油炸素味,「拔丝地瓜,拔丝土豆,拔丝苹果」等“小孩菜”绝不能缺席,它们搭建起一个甜蜜的“拔丝”天地。

这些食材先在油锅中炸至外皮酥脆、质地紧实;随后用油熬出金黄诱人的糖浆,趁热裹上,好似披上“金钟罩”。连盛放的盘子都要先抹油,防止糖丝粘连,以免给洗碗添麻烦。

虽制作繁琐,但春节家人围坐,品尝那香脆甜蜜的滋味,幸福感油然而生,一切辛苦都化作团圆的温馨。



图源:央视一套

过年时最有滋味的消遣大概就是边看电视边捏「萝卜丸子」了。把青红萝卜擦成细丝,孩子们会学着妈妈的动作有模有样地和着面浆捏成团,再小心翼翼投到油锅里。

直到丸子浮起,扑鼻的油香味也散逸开来,“监守自盗”地拈上两颗放入嘴里,焦香酥脆,滋味比肉丸子还要好。炸好的丸子用袋子装好放进冰箱,炸一次能吃上几天,简直是最好的零嘴儿。



图源:山西广播电视台

在山西,就连凉菜中也不乏炸制的佳肴。运城凉菜,在美食江湖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甚至还拥有“运城凉菜,世界第一”的江湖美誉。

这道美食的秘密,在于秘制调料与精选食材的巧妙搭配。「炸至金黄的茄子块」,外皮焦脆,内里软嫩,与香料油和米醋或柿子醋的酸香相融合,瞬间激活味蕾。夹起一块,轻轻一咬,酸、香、脆的极致口感在口中爆发,让人回味无穷。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围坐一堂,品尝这样一道美味的凉菜,也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图源:运城文旅

春节期间,山西人家的铜火锅里,「油炸豆腐」是不可或缺的食材。豆腐经油炸后,外皮金黄酥脆,内里绵软嫩滑,吸饱了火锅汤汁,一口咬下,满是醇厚滋味。它与铜火锅的搭配,恰似天作之合,为团圆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味。



图源:这里是朔州

在大多数美味都能在平日得到满足时,故乡那滚烫的油锅,那些一盆盆、一筐筐堆得满满的新年炸物,便显得格外珍贵。它们不仅有着预制菜难以复刻的热烈气息,更藏着对“年味”的执着坚守。

这些小小的炸物,是新年伊始,也是游子归家后最先品尝到的家常味道;在不得不出门谋生之际,又化作妈妈的声声叮咛嘱咐,被塞进背包,成为旅途中的佳品。

且不说油炸碳水干爽方便携带,单是无需二次加工,就能瞬间征服那些吃腻了外卖的打工人,那即取即食的油炸味道,便是故乡给予的最后一点温情陪伴。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