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刚刚完成转场任务的刘晓连机组,驾驶安-26运输机准备返回部队。当飞机爬升到700米高度时,一声巨响从飞机右后方传来,刘晓连机组所有人瞬间昏了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刘晓连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倒在操作台上,周围到处都是滚滚浓烟,飞机虽然还在空中,但正在向左侧下坠。当刘晓连抬起头,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飞机的正前方就是一座墨绿色的山峰。
刘晓连顾不得浑身疼痛,赶快撑起身子,奋力将飞机改平,飞机机腹擦着黄绿色的树梢呼啸而过。暂时躲过了一劫,刘晓连急忙检查飞机,发现除了气压高度表,所有的仪表已经全部失灵,与塔台也失去了联系。
更为致命的是,通信舱的下部出现了一个斗大的窟窿,强大的气流发出了阵阵怪声。
刘晓连一边操纵飞机,一边大声呼喊着其他机组成员的名字。同志们陆续从昏迷中醒来,强忍着疼痛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刘晓连透过舷窗,发现两个螺旋桨还在旋转,心中稍微松了一口气。
由于液压油管爆裂,驾驶舱前的挡风玻璃被彻底糊住,根本无法通过目视看清标地物。随着飞机的抖动越来越严重,刘晓连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保住大家的性命和国家财产。
凭着对机场位置的记忆,刘晓连吃力地寻找跑道的方位,副驾驶和机械师一边帮她找机场,一边察看飞机的情况。终于,一条灰白色跑道出现在左机翼下方,刘晓连下令放起落架准备降落,结果机械师告诉她,由于机身严重变形,两个主起落架放不下来。
副驾驶提议复飞想办法把起落架放下来,刘晓连紧握着操纵杆,发现飞机越来越难以控制,复飞有很大几率坠毁。因此刘晓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即迫降!
当时飞机上还有4吨多的燃料,兄弟部队的飞机正在机场起降,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刘晓连决定在跑道一侧的草地上迫降。口令已发出,刘晓连立刻蹬舵压杆,将飞机对准草地,后舱的机械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主起落架的收上锁。
刘晓连想着尽量让机腹先接地,并且做好了迎接机腹接地带来的极大震动,但结果恰恰相反,飞机接地时其他人都没有感觉到,直到刘晓连说了一声“飞机接地了”,大家才反应过来。
正当大家感到庆幸的时候,机头猛然向下栽去,以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继续滑行,朝着左跑道直直冲去。刘晓连向空中探了一眼,发现好几架歼击机正在准备依次降落,飞机一旦冲上跑道,被毁的将不仅仅是自己这一架飞机。
在刹车无效的情况下,刘晓连让副驾驶和自己一起蹬满右舵,希望将机头栽进地里,但这样有可能双腿会被撞断。但当时刘晓连已经顾不上那么多,双腿死死钉在右舵上。
奇迹出现了,飞机在距离跑道7米多处终于停了下来,给降落的歼击机让开了通道。
刘晓连驾驶的运输机平安降落,撞上她的那架歼击机却已经坠毁。事后专家组在进行调查时,发现如果不是刘晓连及时决定迫降,飞机就会在空中解体。而由于机身严重变形,刘晓连每拉一次操纵杆,都需要超过百公斤的力气,这是两个年轻同志使足全力才能做到的。
这场事故之后,刘晓连被授予飞行员金质勋章,记一等功。2004年,刘晓连晋升少将军衔,成为我国空军第三位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