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普陀档案

上海钻石手表厂前身是上海德安时钟制造工厂,最初创建于1932年。在这段悠久的历程中,它肩负着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虽遭遇重重挑战与艰辛,却凭借“钻石”这一璀璨商标的引领,毅然开辟出一条闪耀着钻石光辉的发展之路。


上海钻石手表厂

“钻石”牌手表问世虽晚,其生产厂家上海钻石手表厂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时光追溯至1932年,一位名叫顾海珍的棕棚匠人,立志创业,东渡日本经商。回国后的1932年7月,他与儿子顾德安一起,在塘山路大连路顾宅(1071弄41号)内,创办了一家作坊式小厂,初命名为“上海德安时钟制造工厂”。工厂初创之际,虽仅拥有四十余名工人及数台自日本引进的陈旧设备,却凭借对工艺的执着追求,专注于座钟的制造。其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颇受欢迎。


“双箭”牌挂钟,塘山路41号,上海德安时钟工厂广告(取自“普陀收藏”公众号)

德安厂制作的座钟不仅力求精良,更确保计时精准无误,机芯仿制了德国著名的“J”字牌设计。在座钟款式上,德安厂覆盖高中低各档次市场需求,有高档的马顶平头、马顶大铃等座钟,也有中档的银面现代式、银面山形座钟。造型设计上,巧妙融合了欧美典雅之风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沉稳纤柔。每一款“双箭”牌座钟,从选材到制作,均秉承精益求精之理念。“双箭”牌座钟一问世,便人见人爱,一些社会名流还亲自为德安时钟工厂精美的“双箭牌”座钟题写赞词。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德安时钟工厂无辜遭殃,设施被日军轰炸机摧毁殆尽,座钟生产因此被迫画上休止符。然而,顾德安壮志不移,迅速调整心态,决心重建基业。不久,他和原德安时钟厂总管家倪行三、中央香皂厂金德贤等人合股,共同创办了金声工业社,寓意着“掷地为金石声”。厂址亦由原来的塘山路迁至槟榔路(今安远路)274弄46号。厂房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职工不满50人。金声工业社精准捕捉市场需求,因闹钟相较于座钟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仅凭28样简易工具,开始生产双铃、单铃闹钟。

顾德安先生在品牌塑造上亦煞费苦心,选定“钻石”作为闹钟商标,既象征着产品的坚固耐用与永恒价值,又规避了政治和时代限制。在设计商标图案时,他对钻石的光影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每日上午10时10分20秒前后,钻石受日光照射所展现的光芒最为耀眼。于是顾德安规定,凡金声工业社出厂的闹钟,其时针、分针、秒针都必须一律停在10:10′25 ″这一时间刻度上。这一创意之举,加之“钻石”牌闹钟本身所具备的优雅外观、精准计时、精湛工艺及多样化款式,迅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产品不仅在国内热销,更远销南洋,深受华侨群体的青睐。

1939年,金声工业社迁至劳勃生路(今长寿路)236弄25号,厂房面积扩大至400余平方米,职工队伍增至70余人,机器设备发展为大小43台。厂名更改为“金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续专注于“钻石”牌闹钟的生产。1946年,公司尝试多元化发展,在每日生产50只“钻石”牌闹钟的基础上,新增了约20只电钟的生产线,一时上海不少商店内都挂起了电钟。

不久,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各行各业陷入萧条,金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亦未能幸免,企业陷入奄奄一息之境。直至1949年新中国解放才重又振兴起来。

上海解放后,工商界万象更新。1951年初,上海金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址从原来的长寿路迁至常德路557号,改名为“上海金声制钟厂”。产品主要是闹钟,日产量跃升至200余只。

1957年底到1958年初,金声制钟厂开始迈入钟表制造的高端领域——挂表生产。金声厂接下了上海钟表公司下达的试制挂表的任务,这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领域。面对无图纸资料、无先进设备、无充足资金、更无生产经验的四重困境,金声制钟厂的技术精英与工人们齐心协力,反复试验,终于在1958年4月,成功推出了中国第一只国产“钻石”牌挂表。该挂表品质卓越,与当时国际领先的英国“史密斯”挂表并驾齐驱,标志着中国挂表制造业的崭新起点。


1976年曹杨新村地图中的上海秒表厂


钻石牌秒表(取自“普陀收藏”公众号)

工厂挂表、秒表的试制成功,引起了轻工业局领导的重视。为鼓励和支持工厂发展,上级拨款10万元,让厂里增添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将原西郊公安分局住地划给工厂。这样,金声制钟厂便在1959年9月,进行最后一次迁厂。新厂址位于兰溪路100号,厂房面积达3685平方米之广。自1960年起,金声制钟厂逐步将生产重心转移到秒表生产上。1966年,金声制钟厂正式改为“上海秒表厂”。


车间一角

1969年,秒表厂内的部分技术精英和工匠们,自发成立了手表试制组,开始了手表的设计试制。试制组成员们立下雄心壮志:非但要做,更要超越,力求在上海手表厂生产的“上海牌”手表基础上,有所革新,有所创新。1969年4月,一款具有特色的偏中心结构的“钻石”牌手表横空出世,从而为国内手表制造设计揭开新的一页。它不仅标志着国内手表设计制造领域的新篇章,更将国产手表的设计水准推向了世界前沿,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钻石”牌双历、自动表

1970年,上海秒表厂的产品线涵盖了秒表和手表两大类别。然而,正如所有新兴事物初期常伴有的不完美性,钻石手表在问世之初也遭遇了质量波动的问题。在1971年全国10家手表厂的质量评比中,钻石牌手表仅得了第九名,即倒数第二名。厂领导在不尽人意的名次前没有气馁,反而鼓足干劲,认真总结经验,致力于质量提升的每一个细节。先后对防水、防磁性能、粘接工艺进行了优化,使手表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1972年、1973年,“钻石”牌手表在全国手表质量评比中终于荣登榜首。1976至1978年全国手表质量评比中,连获三次第一。“钻石”以其璀璨夺目的光辉,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消费者踊跃购买“钻石”手表





工作生产景象

1978年起,上海秒表厂改为“上海手表四厂”,主要生产“钻石”牌手表,年产量达到912550只,企业出现了腾飞的可喜景象。1986年,全国手表质量评比采用更为精细的分等级评价机制。在这一新体系下,“钻石”牌手表均获历年最高等级——优良级的荣誉。“钻石”牌手表继1979年始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优质产品证书”和“上海市著名商标证书”后,曾先后获得“上海市优质产品”、“国家二级企业”等荣誉称号。1980年,“钻石”牌手表开始进入国际市场。1986年,上海手表四厂正式改名为上海钻石手表厂。

然而,进入1990年代,随着手表凭票供应被取消,国家包销的时代一去不返;国外石英表、电子表如同潮水般涌入国内市场,这种政策和市场的开放,对“钻石”牌手表和其他国产手表而言,冲击是巨大的。1999年,包括钻石手表厂在内的上海主要手表生产厂家相继宣布“计划内破产”,“钻石”手表也带着它昔日的光辉,渐渐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望上海钻石手表厂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其钻石商标下的各类产品,在不同的时代节点上彰显着非凡的魅力与价值。上海钻石手表厂,无疑就是钟表领域里一颗独一无二、闪耀夺目的瑰宝,恰似钻石般,以其独特的风采,在时间的见证下,持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经授权转载自:“上海普陀档案”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戴舒

钩沉·上海新生:破晓东方,激战外白渡桥

钩沉·上海新生:保全上海工业,完整交给人民钩沉·上海新生:为上海解放“保驾护航”钩沉·上海新生:1949年5月,送给上海市民的“见面礼”钩沉·上海新生:解放初期的上海,经得起封锁,顶得住轰炸钩沉·上海新生:意义非凡的上海金融保卫战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