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11日电(记者董小红、袁秋岳)春节将至,节日“氛围组”年货——红灯笼迎来销售旺季。在成都“灯笼之乡”金堂县金龙镇,近期灯笼订单大幅上升,厂家正在加紧赶工,装着灯笼的快递车不时驶过。


金龙镇鸿发灯笼厂展示的各种灯笼样品。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裁剪、印制、缝灯面、穿钢丝、套灯架、拉金条……走进金龙镇鸿发灯笼厂,在工人们的巧手下,一个个造型精巧的灯笼相继诞生。“最近每天要接至少500个电话,忙得很。”鸿发灯笼厂总经理陈俊龙一边点货,一边催促赶工下一批订单。

“目前,我们每天的灯笼出货量在600箱左右,每天出货金额近70万元,销量不错。”陈俊龙说。

作为远近闻名的“灯笼之乡”,金龙镇灯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制作灯笼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20世纪80年代,金龙镇灯笼开始走向市场,经过40余年的发展,金龙镇灯笼已经从小作坊做成大工厂,从传统民俗做成了富民产业。如今,“金龙造”灯笼已有18个品类,线上、线下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

小小红灯笼,也点亮了村民的致富路。

61岁的村民段素英原来一直在外打工,2018年起回乡学习制作灯笼,如今已经对灯笼制作技艺如数家珍。“做灯笼不复杂,要有耐心。”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在灯笼厂工作能挣3000元左右,离家近,每天还可以回家带6岁的小孙子。


村民段素英在进行灯笼包装。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过年挂红灯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兴旺、红火。当前,金堂县还在积极打造灯笼产业园,壮大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成都金堂县和德阳市中江县两地携手编制了《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该示范园占地面积8.95平方公里,包括灯笼文化展示场馆、灯笼文化街区改造等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6.9亿元。该示范园建成后,将以灯笼设计制造、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为主,相关喜庆产品产业链为辅,推进产业纵深发展。

“00后”陈俊龙从父辈手中接过厂子,作为新一代传承人,他更希望让亮丽的“中国红”走向世界。


陈俊龙(左一)在清点即将快递的货物。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最近,陈俊龙和马来西亚的直播团队合作,让金龙镇灯笼“火”到了海外。“直播用了一周时间,我们就把一年的订单都拿到了。”陈俊龙说。

绚丽的七彩转灯、经久耐用的植绒灯笼、古色古香的仿古宫灯……对于传承发展灯笼产业,年轻一代也有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是推出更多‘国潮风’的原创灯笼;另一方面,要通过电商等手段转型升级,开拓更多海外市场。”陈俊龙说。

来源: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